燃烧与灭火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燃烧需要助燃剂

B

手遇到很烫的物体,会立刻缩回

人体激素调节的结果

C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效果越来越差

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

D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A . A B . B C . C D . D

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他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

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


  1. (1) 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

  2. (2) 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

    经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 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中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他得出结论:猜想正确。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请回答下列化学与人类生活相关的问题:

(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若铁制品已锈蚀,应及时除去,请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燃烧,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粉碎后,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为灭掉室内大火,迅速打开门窗降温 B . 为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C . 为除去铝壶中的水垢,用盐酸长时间浸泡 D . 为防止铁锅生锈,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食用油
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 . 舱内氧气不够 B . 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C . 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 . 宇宙飞船内温度低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1. (1) A实验的目的是区分硬水和软水,试剂X是;振荡后产生泡沫较多的是(填“硬水”或“软水”)
  2. (2) B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填“热水”或“冷水”)里的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得出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
  3. (3) C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起来。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 . 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C . 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D . 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2)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3. (3)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4. (4) 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答一种即可)
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棉花的着火点是210℃,大烧杯里分别装有15℃的冷水和80℃的热水。实验操作如下表:

步骤

操作

现象

将U型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 , 关闭K2

无现象

打开K2 , 关闭K1

将U型管放入热水中

同步骤②现象

裹入白磷的棉花燃烧

打开K2 , 关闭K1

裹入白磷的棉花熄灭

  1. (1) 步骤②的现象是:
  2. (2) 步骤④的操作是: 。
  3. (3) 比较分析步骤①、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回答:

  1. (1) 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2) 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的变化的是(填字母)。
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 电器自燃用水泼灭 C . 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 D . 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国防关念和防灾减灾意识。
  1. (1) 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2. (2)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以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假如身上着火,可快速扑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火灾是一种燃烧现象,燃烧属于缓慢氧化 B . 电路老化着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 .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 . 为了快速逃离火场可乘坐电梯
丁酸乙脂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 , 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脂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 CO2和10.8g H2O。
  1. (1) 含有丁酸乙脂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脂燃烧, (填“能”或 “不能”)用水来灭火。
  2. (2) 丁酸乙脂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认为煮面时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A .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B .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C .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 D .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降低,不能达到其着火点
“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人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A实验中图乙为教材“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止水夹,而图甲实验一般不需要止水夹的原因是
  2. (2) B实验中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g。
  3. (3) C实验中比较a、b处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实验结束,Y形管充分冷却后,观察到气球比放入热水前更瘪,其原因是
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火焰熄灭.请解释其中的灭火原因。
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发现火柴头先燃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用酒精灯加热要使用外焰中 B . 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 C . 说明了火柴头和火柴梗有不同的着火点 D . 说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
下列属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