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实验 知识点题库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Fe

Cu

足量的稀盐酸

C

FeCl2溶液

CuCl2溶液

足量的铁粉,过滤

D

MnO2

炭粉

加水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 B .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C .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 实验中洗涤刚刚加热过的试管时,先冷却,后再洗涤
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装置】

  1. (1)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2. (2) 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装置A还须稍加改进,改进的方法是。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3. (3) 连接仪器后进行了如下操作:

    A.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用排水法收集两集气瓶的氧气

    E.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F.在水槽中取出导管

    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用序号表示)。

  4. (4) 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A集气瓶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振荡B集气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 (5) 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一点即可)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401598020

  1. (1) 这六个装置示意图中,有一个装置是错误的,错误装置的序号是 ,改正方法是
  2. (2) 用装置A和D制取并收集氧气,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3. (3) 若在F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气,气体从端(选填“a”或“b”)通入。某同学用B和F装置连接用排空气法制取氧气,在b导管口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木条不复燃,原因可能是
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后,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分别做了BaCl2与Na2CO3溶液反应、BaCl2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试管内物质过滤,将滤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得到澄清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对该溶液中离子成分展开探究

  1. (1) (猜想与假设)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①:Na+、Cl-、Ba2+

    猜想②:Na+、Cl-、CO32-

    猜想③:Na+、Cl-

    请你再写出一种合理猜想

  2. (2)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

    向该溶液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认为猜想②成立,请你对甲同学的实验及结论进行评价

    乙同学重新取该溶液样品,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 (3) (总结与交流)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同学们推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了是(填离子符号)。甲同学实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反思与收获)上述实验探究给我们的启示是:确定反应所得溶液中离子成分的一般思路是,选取试剂时要注意,否则将无法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室制取O2、CO2气体都可以用的装置组合是(   )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可加入稀盐酸 B . 除去H2中的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 . 除去KCl溶液中少量K2CO3,可加适量Ba(NO3)2溶液后过滤 D . 除去CO中少量CO2,可通过灼热CuO粉末
某含有镁粉的固体样品A中,可能混进了MgO、CuSO4、Na2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为确定样品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 (1) 产生的气体B是(写化学式),由实验②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
  2. (2) 固体D的颜色是色.
  3. (3) 写出产生沉淀E的化学方程式
  4. (4) 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5. (5) 仅根据上述现象,还不能确定混入镁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 探究分子之间是否有间隔 C . 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 . 验证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
化学实验探究总是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了一瓶标签缺损的溶液,如下图。为了确认其溶质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2CO3;猜想三:NaHCO3;猜想四:NaOH

  1. (1) (设计实验一)

    小明取少量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读取数据,pH=9,得出结论,猜想四成立。

    小王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从小明的实验结果中可以判断出猜想也一定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二)小红取适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此溶液,溶液中产生气泡。于是认为猜想二正确。

    小王认为仍然不能确定,理由是

    (查阅资料)常温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以下表格中的数据。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21.8

    9.6

    (分析结论)从资料显示的数据,再结合药品的标签,可以判断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2. (2) (问题交流)

    ①Na2CO3和 NaHCO3在生活中被称为“苏打兄弟”,其中NaHCO3在生活中可用来(写出一条即可)

    ②Na2CO3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和另一种气体而转变成 NaHCO3。请你写出反应方程式

  3. (3) 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继续实验,将盐酸滴加到Na2CO3溶液中进行反应,并用数字化实验装置pH传感器测定了溶液中pH的变化。采集数据得到曲线如下图所示。

    0-50s时,同学们观察到溶液中并没有想象中的气泡产生,请你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B点溶液pH大于7,是因为(填物质名称)的水溶液呈碱性。
  5. (5) C点所得溶液的溶质是
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图片_x0020_100017

  1. (1) 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 (2) 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3. (3) 写出实验3中KClO3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4. (4) 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5. (5) 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6. (6) 用如图装置测量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后产生O2的体积,实验时应(选填“气泡连续均匀”或“刚有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①以下是用该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

    A 调整量筒内外液面使之相平;

    B 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

    C 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

    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请填写步骤代号)。

    ②若实验结束时,量筒内的液面高于水槽中的液面,要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可采用的操作是(填操作方法)。

如图所示,在一只烧杯中进行实验。

 

请补全实验方案

序号

目的

步骤

A

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

③加入

B

验证NaCl不能无限溶解

20℃时①加入100g水;②加入10gNaCl;

③加入(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C

配制

加入5gNaCl;②加入9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B可能为Ag2SO3 , 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

  1. (1)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仅有Ag2SO4    猜想二:仅有Ag2SO3    猜想三:
  2. (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3. (3) (实验结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拓展延伸)

    ①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

    ②向盛有少量AgN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

胃病的病人要做胃酸检查时,常常要食用钡餐(即BaSO4),钡餐能够帮助医生发现病变的部位,实验室现在要制备钡餐,请你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来制备钡餐(要求制备的原理不同)

方案

制备原料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备原理

BaCl2溶液和H2SO4

盐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且有沉淀产生

SO3

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想了解过氧化钠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的情况,查阅资料得知:a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b氯化镁溶液呈酸性。
  1. (1) 问题一:探究小组的同学把少量的Na2O2加入到一定量的MgCl2溶液中,可观察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和,充分反应后过滤。
  2. (2) (提出问题)滤液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MgCl2猜想四:NaCl、NaOH、MgCl2

    问题二: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猜想二成立

    实验二:取少量滤液加入

    产生有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3. (3) (评价与反思)Na2O2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填化学式)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运动的特点,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

取编号为A、B的两支50ml的烧杯,向A烧杯中加入50ml 20℃的水,向B烧杯中加入20ml 80℃的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颗粒

B烧杯中的水迅速全部变成紫红色,A烧杯中的水一段时间后也全部变红

II

⑴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取一长型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粉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

⑵为了继续探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现改进实验如下图所示;玻璃管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上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白烟氯化氨)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

  1. (1) 实验I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
  2. (2) 实验II中(1)中的现象为:
  3. (3) 根据实验II中(2)的现象可知氨分子运动速度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选用“>”、“<”、“=”填空)
  4. (4) 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B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炸裂,说明瓶底没放少量水或细沙 B .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 向盛有某气体的金属罐中快速通入少量空气点火发生爆炸,说明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D . 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一个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从C到D液体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4. (4) 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空气中久置的某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进行了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都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适量该氢氧化钠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将得到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四支试管中,再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足量)、酚酞试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如下图1所示:

【分析结论】

  1. (1) 上述四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字母序号),其理由是
  2. (2) 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
  3. (3) 实验D中,证明该氢氧化钠样品已经变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反应后的混合物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上图2所示,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清液呈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

    上层清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5. (5) 【设计实验】

    取少量烧杯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预测现象

    结论

    ①若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上层清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6. (6)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上述预测现象②所得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N2

鉴别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CaCl2 溶液含有HCl

检验

取样,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Na2SO4 溶液含有MgSO4

除杂

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过滤

D

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分离

加稍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入适量稀HCl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