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科学家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这是因为(  )

A . 地球上水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B . 由于地球表面“温室效应”的作用,水会被不断蒸发掉 C . 淡水资源不充足,分布又很不均匀,而且人类活动使水不断地受到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 D . 土地沙漠化,使空气中水蒸气不断减少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化合物 B . 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C . 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D .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 .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C .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化石油资源 D . 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呈酸性,应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仅占3.27%,和发达国家比,有较大差距。以下是公民科学素质调查问卷中的四个判断正误题,其中错误的是( )

A . 太阳能是新能源 B . 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污染 C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D . 温室效应是天气太热造成的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多对人体有害,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 .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 .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 .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展氢能是开发清洁能源    B . 过量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C .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 . 禁止焚烧秸秆
2010年6月5日是第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由于   (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请你分别从防止大气污染和爱护水资源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各写一条):

①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 

②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1) 煤、天然气和通常称为化石燃料.
  2. (2) 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SO2、CO、NO2、CO2等气体和粉尘,其中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是,能形成酸雨的是
  3.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①在图1所示实验中,a处放有少量白磷,b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可说明可燃物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有: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若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只需在图1所示实验中的c处放置即可.

    ②为了避免图1所示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污染,并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及如下的实验操作:

    A.通入N2      B.通入O2      C.点燃酒精灯

    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1. (1) 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 (2) 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一和如图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如图三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 (2) 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 天然气 B . C . 酒精 D . 石油
  3. (3) 观察图一和图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 . 1900~1910 B . 1910~1940 C . 1940~1980 D . 1980以后
  4. (4) 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写出一条即可)等.
  5. (5) 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 .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 .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 .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②二氧化碳③氢气④二胡化硫⑤氧气

  1. (1) 可用于医疗上抢救病人的气体是
  2. (2) 用来制干电池电极的是
  3. (3) 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4. (4) 会形成酸雨的是
  5. (5)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 (2) 煤、和天然气通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3. (3) 使用我市生产的丽驰牌新能源电动汽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康、二氧化硫、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4. (4) 防PM2.5的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 . CO B . CO2 C . N2 D . NH3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化学工业上可取代氟利昂作溶剂等。下列有关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B .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C . 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某些物质后,二氧化碳可在常温常压下完全挥发 D .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大量使用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的破坏
如图反应的是什么环境问题?防治措施有哪些?(写出二点即可)。

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 (1) 碳中和的目的是减缓效应。
  2. (2) 碳捕集:碳中和策略①是利用了绿色植物的作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能。
  3. (3) 碳减排: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
  4. (4) 碳利用:CO2的资源化利用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CO2转化成液体燃料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进入菜窖前,先做灯火试验 B . 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 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D .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 .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B .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C . 研发新型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 D . 将石油炼制后做燃料使用
建立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常见的学习方法。现有A、B、C、D、E、F分别是Fe、稀硫酸、NaOH、CuSO4、CO2、BaCl2六种物质中的一种。 它们之间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其中“—”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A是一种温室气体,F与E反应有红色固体产生。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B物质的俗称是(填一种即可);
  2. (2) C与D反应的现象是
  3. (3) 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写出其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