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1) 工业上炼铁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2. (2) 过多的CO2会引起温室效应,绿色植物的能吸收二氧化碳;科学家发现,以CO2和NH3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合成尿素[化学式是CO(NH22],同时会生成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以减缓温室效应:
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 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B . “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 . 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D . 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 (1)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 (2) 已知甲醇CH3OH,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 (3)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 . 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 .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 .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4. (4)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A . 甲醇(CH4O) B . 甲醛(CH2O) C . 乙醇(C2H6O) D . 乙醛(C2H4O)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身边的物质

①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② 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

③ 草木灰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④ 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碱是

⑤ 碳具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写出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 麻黄碱(C10H15ON)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C10H15ON由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g/mol,1 mol C10H15ON中约含有个C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 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B . 我承认“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我惹的祸 C .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要学会辩证地看事物。氧气对于人类生活不利的一面是;CO对于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是;温室效应有利的方面是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是因为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 . CO和CO2都有毒,都是大气污染物; C . CO2能灭火是因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B .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 .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生活和生产有利无弊 D . 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相同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CO、CO2不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 B . 性质:CO2能溶于水,但与水不反应;CO难溶于水,也能燃烧 C .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用于温室的气体肥料 B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灯泡 C .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D .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 空气中各成分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碳和碳的化合物是化学物质世界中庞大的家族。
  1. (1) 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原因是活性炭具有性。生产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C3H6)n],聚丙烯(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 (2) CO有可燃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有毒性,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使人中毒。
  3. (3) 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 (填化学式)排放。
  4. (4) 如图是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 大气中的O2越多越好,CO2越少越好 B . 化石燃料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 .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 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C . 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 . 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503995193

  1. (1) 步骤中可循环的物质除CO2外还有
  2. (2) 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则分解不完全。
  3. (3) 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化合成甲酸(HCO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不确的是(   )
A .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B .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C .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 D .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高将会导致全球气温变暖。
  1. (1)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2. (2)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理由是
  3. (3)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将收集到的CO2与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重要的化肥一尿素( 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低碳”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话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选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③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④大量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 (1) 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
  2. (2) 碳的氧化物中有剧毒的是(填“CO”或“CO2”)。
  3. (3)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填化学式)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填字母)。

    A 多用一次性木筷                   B 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4. (4) 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我国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设想先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如图1),再释放CO2加以利用如图2,实现碳循环。

某实验小组根据碳循环原理在实验室设计了模拟装置如图3用于捕捉CO2

  1. (1) 如图1中CaO捕捉CO2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CO2没有完全被捕捉,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2. (2) 实验小组认为CO2没有完全被CaO捕捉是因为CO2不能完全和CaO反应,推测反应后A装置中的固体是CaCO3和CaO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推测正确。请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取A中的固体少许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

    取①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

    溶液变浑浊

    A中固体含有CaO

    取①中得到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①中得到的白色固体含有CaCO3

  3. (3) 写出实验方案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上述碳循环设想的优点是。(填一条)
  5. (5) CO2用途广泛,写出一种用途:
使燃料充分燃烧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某化学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蜡烛燃烧的情况。

【查阅资料】蜡烛燃烧时,生成的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蜡烛燃烧越充分。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完成实验(所用传感器分别为O2、CO、CO2浓度传感器)。

实验序号

容器情况

蜡烛位置

O2起始浓度

CO2与CO的浓度比

熄灭时O2浓度

1

敞口

(模拟通风环节)

如图a

21%

1205.1

持续稳定燃烧,保持在20.4%左右不变

2

半敞口

(模拟有烟囱的环境)

如图a

21%

1202.2

持续稳定燃烧,保持在20.3%左右不变

3

密闭

如图a

21%

223.7

约16 %

4

密闭

如图b

21%

255.6

约16 %

5

密闭

如图c

21%

270.6

约16 %

6

密闭

如图c

22%

344.9

约16 %

7

密闭

如图c

23%

x

约16 %

【解释与结论】

  1. (1) 蜡烛燃烧时会生成CO2和CO,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
  2. (2) 检验蜡烛燃烧有CO2生成,可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的烧杯。
  3. (3) 对比实验2和3,蜡烛在条件下燃烧更充分(填“半敞口”或“密闭”)。
  4. (4) 对比(填实验序号),可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蜡烛的位置越分散,燃烧越充分”。
  5. (5) x344.9(填“>”、“=”或“<”)。
  6. (6) 【反思与评价】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蜡烛燃烧可以消耗尽密闭容器内氧气

    A . 蜡烛充分燃烧,可减少污染 B . 实验1中氧气浓度基本不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燃料在氧气浓度较高的富氧空气中燃烧,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