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 知识点题库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李清照曾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直取咸阳推翻秦朝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请回答:

  1. (1) 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

  2. (2) 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哪三大官职?

  3. (3) 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

  4. (4) 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在政府组织上,他给中国历史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的圈子里作潇潇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他”是指(  )

A . 周武王 B . 秦始皇 C . 汉武帝 D . 隋文帝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已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 (2) 明朝时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 (3) 14──16世纪,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4) 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5. (5) 图三的棱镜门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但在国际上对美国实施全球监控的关注仍未平息。请问“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技术。请问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6. (6)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 .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 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 .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勃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四:

  1. (1) 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3. (3) 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 (4) 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 (5) 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下图)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试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 (3)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谁提出的?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方式和材料一所指事件的有何不同?
  4. (4)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秦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度
习.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古今中外对权利的监察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对中央百官的纠弹,这一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正式建立,此后,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制度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监察制度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成功之作,在专制集权统治之下,它对权力滥用的预防和制裁作用非同小可。

﹣﹣《中国古代的权力监察制度孙季萍》

材料二:英国创立了第一套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被誉为西方政治制度的源泉与典范;美国则在吸收、借鉴英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加以调整,使本国的政治制度体系趋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4年正式确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 (1) 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西汉、北宋、明朝为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英、美和中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英美政治体制的确立与哪法律文件的颁布有关?
  3. (3) 英国立法制约国权、美国分权制衡都体现了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这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目的有何不同?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指出近现代东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 (1) 司母戊鼎铸造于——
  2. (2) 灵渠开凿于——
  3. (3) 太学开始兴办于——
  4. (4) “八王之乱”发生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VS希腊】

材料一: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传统起源自古希腊文明、东方中华文明的历史模式则奠定于春秋战国时期。古希腊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都发生了影响各自文明走向的巨大变革。古希腊的改革,充分发挥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社会的源头。战国时期七国的变法,强化了专制王权。古希腊和战国时期的改革,推进了各自文明的高度发展。

【秦汉VS罗马】

材料二:秦朝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在于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延续两千年的基本政治制度。经过汉朝四百余年的开疆拓土,中国开创了第一个强盛时代。与秦汉王朝同时崛起的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强盛的两汉王朝与庞大的罗马帝国在世界的东西对立,各自演绎着变幻的历史风云。

【隋朝VS拜占庭】

材料三: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在6——7世纪之交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政治环境稳定是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隋朝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稳定的政局使拜占庭出现了“百业俱兴,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隋朝与拜占庭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发达的交通。隋朝短短30多年,对中国国内的交通状况做出了很大改善,而拜占庭的交通设施为帝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唐朝VS阿拉伯】

材料四:作为世界历史中屈指可数的伟大帝国,唐朝与阿拉伯帝国都有着非凡的气韵,具备了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这种气度建立于对自身的强大自信之上,具有宽广的胸襟,友好接纳,融合外来文化的胆识。

【明清时期VS文艺复兴启蒙时代】

材料五: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是世界文明大变局的500年,这一时期中国的皇朝仍然在专

制制度上添砖加瓦,而欧洲大陆的西端正沿着“现代化”的目标突飞猛进。其发展的轨迹为:①(挣脱了中世纪的宗教束缚,解放了人性)、宗教改革、经济扩张、政治启蒙……②(产生了机械化工厂体系)

材料六: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同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两者进行对比整合,不仅能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又生机盎然的重要特质,同样也能通过这一途径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成果。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何承伟《中外文明同时空》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古希腊和中国的改革家各一位。依据材料对比古希腊和中国的改革有什么异同?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秦朝在“基本政治制度”和西汉在“开疆拓土”方面做出的历史贡献。连接汉和罗马的贸易通道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归纳隋朝和拜占庭帝国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
  4. (4) 请用唐朝和阿拉伯帝国的史实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5. (5) 根据材料五举出“中国的皇朝在专制制度上添砖加瓦”的史实一例,并写出文中序号所代表的事件。
  6. (6) 依据材料,写出对比研究中外文明能获得哪些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荆楚之地,饭稻羹鱼”“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南米北面,北方饺子南方鱼。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

——摘编自李万健《中国古代印刷术》

材料三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总是要面对别的人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接触与交换,使中国文化不断成长。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 (1) 根据材料一,比较概括古代中国南北方饮食文化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积极影响。
  3. (3) 运用两个中国古代的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 . 改进造纸术 B . 写成《伤寒杂病论》 C . 发明“麻沸散” D . 撰写《齐民要术》
经济是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关于宋代制瓷业的材料

自1949年以来,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诸国出口,成为当时风靡世界的畅销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19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发明层出不穷,人类的智慧像魔术般地将电灯、电话、电报、电站、电车、电机、电缆等新生事物接二连三地呼唤出来。传统的农业和半农业、乡村和半乡村社会迅速告别历史舞台,人类满怀激情地迎来城市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某些质变,集中化、垄断化以及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大大加强。

——摘编自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五  美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部分)

“19世纪是属于英国的,20世纪是属于美国的,21世纪则是属于中国的”。

——美国著名金融学家吉姆·罗杰斯

  1. (1) 依据材料一,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制瓷业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下半叶世界发生了哪些“全新”变革。
  5. (5) 材料五中的历史人物在促使20世纪成为“美国的世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所学,从中任选一位说明其贡献。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 皇权专制 B . 分封建国 C . 思想控制 D . 言即法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郡县制产生之前,由于长期推行“裂土封侯”的管理制度……中央政府只能眼睁睁的任其相互残杀,弱肉强食……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大局的稳定,他们强烈要求必须改革,实行专治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并通过郡县制度将中央政府即皇帝的意志不折不扣地“一竿子”插到底。通过对行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探索,终于创造出来一种对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能够拥护的新型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模式。 

摘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1. (1) 郡县制产生前,长期推行的“裂土封侯”管理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思想的解放能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思想的一枝独秀】

材料三: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思想的批判继承】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1) 结合所学,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孔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我们要研究“孔夫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哪部书?
  3. (3) 材料三中的“臣”是谁?用准确的词句概括他的建议。
  4. (4) 根据材料四回答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今我国的治国理念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两个治国理念分别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哪两位思想家?
  5. (5)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下与陈胜吴广起义无关的是(    )
A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 . 建立“张楚”政权
图片承载着鲜活的历史。某班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该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 维护祖国统一 B . 抵抗外来侵略 C . 促进民族交融 D . 促进中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