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知识点题库

把小篆做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是在 (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秦朝 D . 汉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请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1) 【探究一: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 (2)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

  3. (3) 【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4. (4)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5. (5) 【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两位帝王,都为我国的统一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 抗击匈奴问题 B . 加强中央集权问题 C . 对待儒家思想问题 D . 巩固政权问题
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五铢钱。
秦朝行政机构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央一级(    )
A . 郡守 B . 丞相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杰出的封建统治者。
  1. (1) 他们在当政期间分别采取了很多措施,请完成表格中空白的内容

    人物

    政治措施

    经济措施

    思想文化措施

    秦始皇

    A:

    B:

    “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

    C:

    D:

  2. (2) 他们采取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秦始皇(图一),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 (1) 【收集资料】同学从以下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
    A . 影视作品 B . 历史小说 C . 文物古迹 D . 民间传说等。
  2. (2) 【整理资料】

    ①每年服役成年男子有300万。    ②统一度量衡。

    ③有车裂、腰斩等十多种死刑。    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⑤统一文字。                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如图二所示)。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3. (3) 【分析资料】图二中“中央政权机构”中三个重要官职缺了一个,请你把它补上。郡守和县令体现了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的什么制度?
  4. (4) 【收获感悟】

    ①“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从这句诗可看出诗人认为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1. (1) 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 (2) 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 (3) 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
秦统一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A . 天子 B . C . 皇帝 D .
人口数量变化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王朝人口数统计表

时期

秦朝

西汉初年

汉光武

帝时

唐朝初年

唐朝开元

年间

唐肃宗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人口数

3000万

1300万

2100多万

2400万

8000万

1600万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清朝人口、耕地数对比表

年代

康熙24年

1685年)

雍正2年

(1724年)

乾隆6年

(1740年)

乾隆19年

(1753年)

乾隆24年

(1758年)

乾隆41年

(1775年)

乾隆52年

(1786年)

百年

增加

百年

增长率

人口数

1亿

1.60亿

2亿

3亿

2亿

200%

耕地数

6.08亿

6.84亿

7.09亿

7.16亿

1.08亿

0.18%

——数据来自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2. (2) 材料一中东汉光武帝时和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的回升与激增,反映了我国封建王朝盛世局面的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分别被称为什么?
  3. (3) 导致材料一中公元760年人口数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对唐朝历史发展有何标志性影响?
  4. (4) 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及其带来的主要问题。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定国建制)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加强统一)

材料三:

图片_x0020_442326254  

  1. (1) “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制度开创 思想传承 民族交往
秦始皇 唐太宗 孔子 董仲舒 张骞 文成公主
大一统的开创者 大唐盛世的奠基者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独尊儒术的建议者 出使西域的凿空者 唐蕃一家的开启者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1)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什么制度?
  2.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个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 (3) 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张骞开辟的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被后世称作什么?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 (1) 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2. (2) 西汉时开通的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3. (3) 秦朝的标准货币——
  4. (4)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254568307
材料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有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1.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它是以图中(地点)为起点的。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 (3) 汉朝时把材料三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
  4. (4) 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的?管理机构名称叫什么?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
  5. (5)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主要有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符合的是(    )
A .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B .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行政区 C . 秦始皇采取“郡县制”——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从秦朝开始 D . 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1. (1) 东至
  2. (2) 西到
  3. (3) 北至
  4. (4) 南达
长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内外风光异]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辽史·营卫志》

[长城脚下战与和]

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农牧交融促一统]

西汉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

明代后期,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塞外古丰州兴起一座“垦田万顷,连村数百”的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呈现届一派兴旺景象。

  1. (1) 从第一段史料我们可以提取哪些信息?
  2. (2) 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美谈?
  3. (3) 有人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下图为秦朝的“皇帝信玺”,据此推断当时使用的字体是(    )

A . 甲骨文 B . 大篆 C . 隶书 D . 小篆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①处是(地名);《秦朝形势图》中②处是(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