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知识点题库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   )

A . 500多年 B . 700多年 C . 900多年 D . 约1000年
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 )

A . 王羲之 B . 祖冲之 C . 司马迁 D . 蔡伦
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是(   )

A . 刘徽 B . 祖冲之 C . 蔡伦 D . 王羲之
1967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祖冲之受到世界的尊重主要是因为他(    )

A .   复制失传的指南车 B . 精确计算圆周率 C . 著《水经注》 D . 著《九章算术》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的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是(    )

A . 祖冲之 B . 郦道元 C . 徐光启 D . 宋应星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③④①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他是(  )
A . 祖冲之 B . 刘徽 C . 贾思勰 D . 郦道元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祖冲之 B . 贾思勰 C . 顾恺之 D . 钟繇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孟子》 B . 《史记》 C . 《齐民要术》 D . 《论语》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医学,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仁爱”思想相吻合。如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包含着孔子的“仁爱”思想。医学成了科学知识(知)和伦理道德(仁)合一的学科,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对医学知识的精益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仁政”、“德政”息息相关。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系的“重农”思想,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其内容丰富,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儒家具有“知天命”(探求天体运行规律)的传统。“知天命”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同时,“知天命”还使数学工具化,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九章算术》,主要是以官员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它共分方田(田亩面积的计算)均输(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等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写“未涉及”。

  1. (1) 《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2. (2) 古代中国医学、农学都是仁知合一的学科,与入学吻合。
  3. (3) 《九章算术》的许多内容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具有重要地位。
  4. (4) 古代农学、数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5. (5)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ד。

材料一: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

  1. (1)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仁”(爱人)的思想主张。
  2. (2) 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作用是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 (3) 图1的作者是司马迁,该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 (4) 图2是东汉名医华佗,他的代表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5. (5) 图3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6. (6) 图4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钟繇。
  7. (7) 文化的传承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我们应该自觉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
考古就是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来直接了解历史。它可以让我们和古人面对面,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9

材料三:“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四:《宋书》记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 (1) 写出材料一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图片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图片看,中国古代该领域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3. (3) 材料三中,“南迁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三与材料四反映的内容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著作:(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农政全书》 C . 《齐民要术》 D . 《大明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百家争鸣)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

材料五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材料六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313页

(两汉的科技文化)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是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三  “兼爱”“非攻”

    材料四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2. (2)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写出下列历史人物的重要科技文化成就,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朝代

    成就

    司马迁

    西汉

    蔡伦

    东汉

    张仲景

    东汉

    华佗

    东汉

  3. (3) 材料五的内容出自于北朝的哪部农书?作者是谁?这本书地位如何?
  4. (4) 根据材料六,谈谈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出自潍坊的巨著中能体现民族交融的是(    )
A . 郑玄的《三礼注》 B . 赵明诚的《金石录》 C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 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贾思勰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贯穿了精耕细作求高产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谚语所说“顷不比亩善”的真谛。他还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二  作为早稻优良品种的占城稻,北宋初时引进,在福建路种植,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对南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材料三  另一个因素是科学技术的支持。其中,尤其是袁隆平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湖南有个农民形象的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南方农业经济进步的原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产生什么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袁隆平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被称为    A       
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 . 张仲景 B . 祖冲之 C . 贾思勰 D . 宋应星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华佗—“麻沸散” B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 祖冲之—《兰亭集序》
了解历史名人,探究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 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 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材料三  我搜集经传书籍,援引民间歌谣;向有经验的老成之士询问求教,并通过实践验证;从耕种田地之术到酿造、腌制之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无不都写在书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哪一历史巨著?根据材料说说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2. (2) 材料二中的王羲之是哪一时期的书法家?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代表作品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我”撰写了哪一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什么精神?
  4. (4) 通过以上学习,他们的成功给予你怎样的启示?(至少说出两点)
下列图片所示我国古代重要成果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C . 农业科技著作十分丰富 D . 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