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知识点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贞观之治” 知识点题库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 郡县制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羁縻州”制度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其不适合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唐太宗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创立行省制度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请根据提示,举出两个不和谐的历史现象.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或治世)局面。

  2. (2)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 (4) 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人才参政的制度。

  5. (5) 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6. (6) 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

  7. (7) 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君主。

  8. (8) 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和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年

4531万人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材料四:唐朝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1. (1)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2. (2)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 (3) 问题三: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耕作和灌溉工具名称。这些工具的改进对唐朝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4. (4) 问题四:请结合材料四并根据所学,列举一位唐朝在对外交往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并说说他的主要功绩。

  5. (5) 问题五:根据以上材料,请对唐朝时期社会特点进行概括?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1) 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

  2. (2) 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

  3. (3) 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伟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这些业绩对当时或者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都是有益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较多.

——《汴河怀古》

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材料四:《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 (1)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唐宗宋祖”的姓名。材料一中“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分别写出此“河”南北两端和中心点的古称。此“河”的作用是什么?

  3. (3) 历史上将材料三中“朕”的统治称为什么?写出该皇帝在位时除了魏征以外的另一位重臣。

  4. (4) 材料四中的“世祖”指的是哪位皇帝?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答案不得照抄原文)

  5. (5) 根据材料四,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

    A .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 . “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 . “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 .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6. (6)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一位伟人?

小明想要了解唐朝建立者的情况,上网点击的关键词应是(    )

A . 李世民 B . 李渊 C . 杨坚 D . 杨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二:(唐太宗)“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各是什么含义?

  2. (2) 从材料一,二中看出,唐太宗执政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3) 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 .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启开元 C .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 . 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 C . 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D . 唐太宗创立了科举制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两例。
  3.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4. (4) 隋朝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5. (5) 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判断下题正误,并加以改正。
  1. (1) 吐蕃人是壮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
  2. (2) 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3. (3) 隋炀帝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 (4) 宋朝时期四川地区的“会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 (5) 宋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蕃坊”。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
A . 重用人才 B . 戒奢从简 C . 重视地方吏治 D . 虚心纳谏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下面三个示意图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皇权至高无上 B . 宰相制度开始于秦朝、废除于明朝 C . 唐朝三省六部之间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 D . 雍正帝通过控制六部,皇权高度膨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以下措施最能体现唐太宗这种理念的是(   )
A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 .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 . 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一段对话,从中能够看出唐太宗(    )
A . 重视农业生产 B . 善于用人纳谏 C . 重视官吏选拔 D . 关注百姓生活
唐太宗牢记魏征的话:“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并以此告诫太子。唐太宗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    )
A . 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B . 关爱百姓 C . 吸取隋亡教训巩固统治 D . 心地善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世民 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 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10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世民治理国家的“高度的智慧”的表现,并指出“第二个黄金时代”出现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君相之争"开始于何时。为了解决“君相之争”,明太祖对我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重大改组”?
  3. (3) 综上所述,从唐太宗“股勤而小心地”治理帝国到明太祖诛杀承相并大肆株连杀戮的变化,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是(    )
A . 重视人才的选拔 B . 加强对吐蕃的管理 C . 兴建佛寺 D . 传播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