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知识点题库

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  )

A . 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 B .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 . 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 D .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开放交流】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来往。

  1. (1)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 (2) 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

  3. (3)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4. (4)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交往的事例。

  5. (5) 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    )

    A . 政权分立 B . 繁荣开放 C . 统一浪潮 D . 社会危机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 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把黄河文明、两河文明、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地区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四: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 (4) 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其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江都 D . 成都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隋唐时期的相关资料,可得出的主题是(    )
A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繁荣与开放 D . 中华文明的起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1. (1) 【贞观之风】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为体现上述采取哪些措施?

  2. (2) 【盛世经济】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手工业发达。列举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创制两件。
  3. (3) 【海内知己】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三件史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平多次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中国梦”,历史上具有“繁荣与开放社会”特征的是(  )
A . 汉朝 B . 隋唐 C . 两宋 D . 明清
生活,是社会变迁的折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引自《中学历交史教学教师用书》

材料三:60年代住草房,70年代建瓦房,80年代加外院,90年代盖楼房,现在时兴住别墅。要问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你住房!

—一席小平《顺口溜里看变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1,2反映了唐代怎样的社会风气?图3中商家门前的灯笼说明了宋代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材料二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社会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如果你生活在唐朝,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

①日本的使节来唐朝学习   ②女子可以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③一位官员家里收藏一件精美的唐三彩   ④西域各族人和外国人在长安城内购买物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盛唐气象表现为(   )

①经济繁荣    ②民族交往与交融

③开放的社会风气    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对下边四幅图片的解读最为全面、贴切、合理的是(    )

A . 可以了解到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B . 可以了解到盛唐繁荣的经济状况 C . 可以了解到盛唐的社会气象 D . 可以了解到盛唐的都市生活
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发展特征。能够准确概括隋唐时期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曙光的初现 B .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封建国家走向衰落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 . 经济的繁荣 B . 政治的清明    C . 文学艺术的兴盛 D . 社会风气的开放
“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这些变化说明唐朝(   )
A . 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B . 妇女受教育程度高 C . 女性社会地位很低 D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材料二“女为胡妇学胡妆,彼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1.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上诗歌均创作于哪一朝代。
  2. (2) 以上诗歌中的“蓄”“胡”,泛指的是什么?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的哪一现象?
  3. (3) 给以上材料和问题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唐玄宗时,士人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侍女也纷纷穿起男式圆领服,足登乌皮靴。在长安等大都市街头,处处可见身着胡服的汉族女性。这反映了当时(   )
A . 服饰等级差别消除 B . 政府着力移风易俗 C . 女性更易接受胡服 D . 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表格可知,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626年

李世民即位

开创了“贞观之治”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54年

鉴真抵达日本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吕思勉先生说:“唐朝自称为西凉李暠之后,近人亦有疑其为胡族的,信否可不必论,民族的特征,乃文化而非血统。”材料中,吕思勉先生意在强调(   )
A . 胡汉一家的事实 B . 血缘纽带的失落 C . 中华文化的博大 D . 民族认同的标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天宝末年时世妆”风行一时,时髦人士崇尚中亚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唐玄宗并不停留在服饰的胡化上,进而支持胡服唐化的变革,……一变初唐宫人掩蔽全身的装束,使中原服饰趋向开放。杨贵妃有“鸳鸯并头莲锦裤袜”,又名“藕覆”,是时髦打扮,类似今日的连裤袜。一时间,从上到下,新潮服饰大为流行。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的成功,更在于通过筹办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带动了各方面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我们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通过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实现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

——习.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信息从亚洲传送到伦敦的速度

事件

年代

距离(英里)

传送天数

速度(英里/小时)

印度卡奇大地震

1819

4118

153

1.1

南京条约

1842

5597

84

2.8

印度兵变

1857

4176

46

3.8

天津条约

1858

5140

82

2.6

日本浓尾大地震

1891

5916

1

246

(注:1英里=1.609344千米)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推动“新潮服饰”流行的因素。这体现出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2. (2) 根据材料二总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有什么经验?你认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3. (3) 归纳材料三中信息传送速度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
  4. (4) 结合上述历史,对提高生活水平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