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 知识点题库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这有利于(    )

①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加强国防事业 ③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科技发达的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哪一位在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    )

A . 杨坚 B . 李渊 C . 赵匡胤 D . 忽必烈
阅读以下四幅图回答问题:

  1. (1) 你能一一说出我国创造的这些文明吗?

  2. (2) 你能说出其中哪些是在宋元时期创造的吗?

  3. (3) 你能说出其中两项发明创造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见下图),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行政制度?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封建统治,使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科举制度废除于我国哪个朝代?
  3. (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宋朝城市经济生活开放的特点表现在(    )
A . 娱乐生活丰富 B . 使用交子购买物品 C . 出现夜市等 D . 传统节日丰富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子勾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 . 南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小明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很多关于古代帝王的对联,下列对联与宋太祖有关的应是(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继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称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
A .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 制度完备,国力强盛 C .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 . 科技创新超越宋代
下图是“元朝疆域示意图”。宣政院辖地位于图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下列材料:

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

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 (2) 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 (3) 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 (4) 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的历史时期是(    )
A . 战国到五代 B . 黄帝到唐朝 C . 汉代至北宋 D . 春秋至隋朝
“天发一矢胡无酋(阵前射死敌酋长),河冰亦破沙水流(河冰融化河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结盟和好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丞相寇准功第一)。”王安石的这几句诗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
A .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B . 北宋与辽的和战 C . 北宋与金的和战 D . 南宋与金的和战
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都曾经定都在北京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 . ①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 郡县制度 B . 分封制 C . 行省制度 D . 三省六部制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列朝代中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有:(     )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北宋 

④元朝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④ D . ③④
改革是社会不断发展中自我完善的过程,合理的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即位之初,东方六国强大而秦国弱小,诸侯皆卑(鄙视)秦。新法“行之十年,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秦国真正实现“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摘编自冯雨晴《从变法者角度看商鞅变法成败》

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初期,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有作为,他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其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材料四:忽必烈的改革是在维护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保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的前提下,仿效汉法改制——“既行汉法,又存国俗”,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此举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秦国“兵革大强”的变法措施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一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唐玄宗开创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什么改革建议?其施行的方略及具体措施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化史》叙述: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读书风气日盛,文明高度发展。这反映了宋代科举制(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推动文学和教育的发展 C . 打击了门阀贵族 D . 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到的纸币是(    )
A . 会子 B . 交子 C . 开元通宝 D . 光绪通宝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 . 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 . 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 . 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 . 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图中文字有汉字的结构与笔画。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

A . 汉族人创制的文字 B . 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 C . 少数民族文化先进 D . 这些文字与汉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