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轻武的政策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B . 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C . 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之为“瓦舍” D .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敬
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在重文轻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对北宋时期的政治局面概括正确的是(    )
A . 重文轻武 B . 藩镇割据 C . 封邦建国 D . 郡国并行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斯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 (1) 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3. (3) 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了弟所占比例变化表”,表中数据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 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C .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渎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 . 强干弱枝 B . 独尊儒术 C . 用人唯才 D . 重文轻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隋朝修建的什么工程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开创的什么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2. (2) 赵匡胤立下“与士大夫(做官的读书人)共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的祖训,由此宋朝长期奉行什么政策?读书人普遍关心国事,“以天下为己任”。南宋哪位大臣在南宋危亡之际,继续组织抗元,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3. (3) 中医药在抗击2020年的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下图所示的明朝时期的医药学家是谁,他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1. (1)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正式确立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两项重大举措。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4. (4) 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套制度的“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 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 .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 武将无能
宋太宗时期,在军事机构枢密院担任要职的杨守一 、王显等,虽为武官,却全无战场经历,他们或谦恭谨慎,或善于理财。可见,宋太宗(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抑制武将权力 C . 推行与民休息 D . 坚持重农抑商
宋朝重文轻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朝初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非常流行,其原因是(    )
A . 与周边民族长年征战 B .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C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商业贸易极度繁荣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有利于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防止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③④ D . ②③④
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袍加身】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加强君权】

材料二 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问宰相赵普:“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回答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这场“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兵变发生在何时何地?兵变能够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3. (3) 【重文轻武】宋朝政府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下列对联中,描写宋太祖的是(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据此可知宋代政治特点是(    )
A . 重农抑商 B . 休养生息 C . 教育立国 D . 重文轻武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话。材料表明宋朝(   ) 
A . 等级森严 B . 商业繁荣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世人劝学,多引用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朝还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以推断出当时有怎样的政策(   )
A . 尚武轻文 B . 重文轻武 C . 强干弱枝 D . 外重内轻
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北宋建立初期和中期出现的问题和统治者采取应对的政策,①②分别对应的是(    )

A . 推恩令孝文帝改革 B . 重文轻武王安石变法 C . 削藩政策王安石变法 D . 削藩政策庆历新政
北宋时期,在“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掌管军事)”中具有文官资历的人占大多数。这反映了北宋的(    )
A . 政治腐败 B . 边境安定 C . 科举取士盛行 D . 重文轻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