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从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这种制度不断的演变,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它一方面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另一方面又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1) 看什么图片,为了提高行政效能,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隋朝建立的什么制度?

  2. (2)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什么制度?

  3. (3)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废除丞相(宰相)制度的朝代是?

  4. (4) 明清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以加强君权,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5. (5) 清朝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点的标志是雍正帝设立了什么机构?

  6. (6)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最高统治者皇帝手握大权,有的皇帝能够励精图治从而会出现封建盛世,请举出隋唐到明清的封建盛世名称。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

  2. (2) 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

  3. (3) 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论语别裁》

材料二: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 (1) 材料一反应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列举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此材料出自何处?它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 (1)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 (2) 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 (3) 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    )
A . 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 . 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C .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 . 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
以下对科举制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 B . 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C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D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
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A . 思想专制加强 B . 传统文化衰落 C . 八股取士盛行 D . 儒家地位提高
如下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

图片_x0020_1622722866

A . 熟读四书五经 B . 会写规范的八股文 C . 在考试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 . 成为听命与皇帝的官吏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
A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 稳定社会秩序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明朝的科举考试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三: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凯歌》

  1. (1) 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哪位皇帝规定的?有何目的?
  2. (2) 明朝的科举考试文体是什么?“八股之害”体现在哪里?
  3. (3) 材料中“主将”是谁?“倭奴”是指哪一国家的人?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取士”开始出现于(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朝 D . 明朝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思想学术组]

中国古代所崇拜的对象,到后世,都合并起来,而被收容于道教之中。然所谓道教,除了牵合道家之学之外,尚有一个元素,那便是神仙家。中国社会,迷信宗教,是不甚深的。此由孔教盛行,我人之所祈求,都在人间而不在别一世界之故。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第二组:[科学技术组]

秦汉至明清

时期主要科

技成就展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③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⑤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⑥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⑧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第三组:[文学艺术组]

①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画家吴道子的《步辇图》,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③李清照的作品以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

  1. (1) 说出“道家之学”的创始人。据材料概括指出道教与道家思想的不同及中国社会迷信宗教“不甚深”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 (2) 请你依据主题A:帮助第二组归类(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A:[示例]医学成就③⑦;宋元成就:

    B:据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说出一点即可)

  3. (3) 如表第三组的总结有三处错误,请你指出并帮他们改正。
  4. (4)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说说我们该如何使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来选拔人才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考试制度的渊源和发展的大体进程,你所在的班级打算举力一次“科举制度古今谈”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问题。
  1. (1)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只看重门弟高低,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弟即可进入仕途。谁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通过什么办法选拔人才?
  2. (2) 谁在位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什么诞生?
  3. (3)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唐太宗为了鼓励士人报考,把哪科定为最重要的科目?
  4. (4) 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不拘常规,破格用人,亲自面试考生,创立了什么制度?
  5. (5) 唐玄宗为丰富考试内容,把什么定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6. (6) 宋朝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了什么政策?
  7. (7) 写出宋朝科举制的表现?(一点即可)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请你说出科举制对以后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即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即使你才能和品德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材料二: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材料三: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 选举志》

  1. (1) 通过材料一,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2. (2) 材料二中,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隋文帝做了什么贡献?隋炀帝做了什么贡献?
  3. (3) 材料二中相关的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4%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7.2%的进士出自平民。由此可见,明清科举制(   )
A .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B .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 选拔了真正的人才 D . 带来文学艺术繁荣
中国古代,很多朝代推行了文化专制政策,请结合七年级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 (1) 秦朝时期,哪种文字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 (2)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哪一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 (3) 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度。请说出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4. (4) 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和格式都有了变化,被称为什么文体?
  5. (5) 清朝统治者注重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从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制造冤狱。这种做法被称为什么?统治者为维护集团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什么政策?
  6. (6) 谈谈你对文化专制的看法。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
A . 实行文字狱 B . 废除丞相 C . 实行八股取士 D . 设军机处
穿越时空隧道,小军来到明朝,他想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他复习的内容应该是 (    )
A . 唐诗 B . 《天工开物》 C . “四书”“五经” D . 《农政全书》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隋朝】科举制是在哪位帝王统治时期正式确立的?
  2. (2) 【唐朝】唐朝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武则天对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 (3) 【宋朝】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写出宋朝“注重文教事业”的基本国策。
  4. (4) 【明朝】明朝科举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
  5. (5) 明朝举人宋应星,编写了哪一部科技巨著?
  6. (6) 【文史结合】请将下列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诗(词)句的代号填在括号内。

    A.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