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知识点题库

都江堰、大运河、莫高窟、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 . 杰出的水利工程  B . 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 . 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 .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根据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1) (心系民生)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概括下面两位政治家共同的治国理念,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
  2. (2) (凝聚力量)民族力量是国家强大的保障。结合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长城”的内涵。
  3. (3) (走向世界)开放包容是国家崛起的途径。观察上图三、四,简述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_x0020_100011

——摘编自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等

  1. (1) 写出表中“A”处所指的工程名称。
  2. (2)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中国古代伟大工程”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当人们去北京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
A . 紫禁城 B . 皇城 C . 内城 D . 外城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哪个朝代修筑的——
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 .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 .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D .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农政全书》——徐光启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资治通鉴》——司马光

⑤《窦娥冤》——王实甫    ⑥《牡丹亭》——汤显祖

A . ①②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⑥ C . ④⑤⑥ D . ②③④⑤⑥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和皇帝组合正确的是(    )
A . 1368年,朱元璋 B . 1402年,朱棣 C . 1421年,朱棣 D . 1421年,建文帝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名称。
  1. (1) 记录玄奘游历的著作,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 (2) 徐光启编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 (3) 吴承恩的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4. (4) 汤显祖的代表作——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
  1. (1) 唐朝前期社会繁荣,农业不断发展,列举唐朝发明并推广的两件先进的生产农具。
  2. (2) 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 (3) 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请问这部著作的名称是什么?
  4. (4)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座城市后来发展成为了瓷都?
  5. (5)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哪位诗人的诗作既飘逸洒脱又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哪位诗人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誉为“诗圣”?
  6. (6) 她是宋朝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她是哪位词人?
  7. (7) 成书于元末明初,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该作品是哪部著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个小说?
北京城的发展

材料一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城从金到明清的空间方位、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元大都的设计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材料二  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北京城的特点。
下列章节内容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 .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B .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C . 梁山伯义士尊晁盖 D . 曹操煮酒论英雄
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 .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 . 大闹天宫——《西游记》 C . 武松打虎——《窦娥冤》 D . 黛玉葬花——《红楼梦》
北京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果请你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正确的有(    )

①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元明清三朝都在此建都

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③北京附近可欣赏嘉峪关长城的风光

④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历朝历代大多整修万里长城,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   ) 
A . 秦长城 B . 汉长城 C . 唐长城 D . 明长城
大运河和万里长城,这两项伟大工程的共同点是(    )

①有利于抵御外敌的入侵   

②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

③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愿   

④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平原、戈壁中,总长万余里,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材料描述的是(    )
A . 大运河 B . 赵州桥 C . 北京城 D . 明长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科技创新】

材料二: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但雕版印刷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可以再次排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学创新】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第五大发明”是指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正式形成与哪一位皇帝有关?有人认为这一制度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说出你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活字印刷术有哪些优点?
  3. (3) 请写出年代尺上①处的代表性文学表现形式,依据所学,分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你最喜欢哪一部?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诸多景象繁华的大都市,某历史小组同学以“寻找古代都市”为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安盛况】

材料一: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俄而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首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济济洋洋焉,儒学之盛,古昔未之有也。

——摘编自[后晋]刘陶等《旧唐书》卷一八九上《儒学传上》

材料二: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摘编自[唐]韩愈著,马其昶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卷八《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繁华宋都】

材料三: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当时东京著名的瓦子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侏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其中,桑家瓦子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瓦中多货药、卖卦、喝故衣(卖旧衣服)、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编自蒲国敏《宋代社会风貌及音乐活动》

【大都风貌】

材料四:元大都作为元朝当时最大的城市……商业店铺、戏馆酒楼林立,百货云集,当时有鼓楼、斜街、羊角、枢密院角四大市场,……所需要的高档商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即便是普通百姓所需要的盐、粮、油等日常用品也是琳琅满目。

——摘编自《元朝大都的都市生活》

【恢弘京都】

材料五: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二展现了唐都长安怎样的盛况?结合所学,分析唐都出现如此盛况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2. (2) 材料三中屡次出现的“瓦子”是什么样的场所?
  3. (3) 材料四反映了元大都哪方面的繁荣景象?
  4. (4) 材料五展现了北京城怎样的特征?对于北京城的修建,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