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知识点题库

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派别是(    )  
A . 洋务派 B . 顽固派 C . 抵抗派 D . 维新派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 . 实行洋务运动 B . 推行维新变法 C . 进行暴力革命 D . 开展新文化运动
胡适曾提到,“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这说明胡适(    )
A .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    )
A .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 .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C . 抗日战争,争权夺利 D . 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 . 进行武装斗争的尝试 B .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C .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D .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近代以来,先进知识分子总是站在时代潮头,心系国家,鞠躬尽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领导公车上书之后,一时名满天下,变成了时代的宠儿。大家(包括西太后)都认为改制维新是中国必走之路,而康有为是这条路上的明星甚至是先知。

——唐德刚 《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们抱定战争必胜之心,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四周的生活热情。当大部分国土相继沦陷,为保存“读书种子”、为国家储备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国大学,在政府统筹下纷纷内迁。面对中华民族之兴亡,教授们当仁不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尽管表达形式不尽相同,但赤子之心天地可鉴。他们秉持着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在战乱时期竭尽全力维系华夏文脉。八十载沧桑,联大教授风范山高水长。

——董云川《“两最先生”闻一多——兼论西南联大的教授风范》

材料三

人物

事迹

钱学森

在他的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持了我国“两弹结合”的技术攻关和实验工作。1968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邓稼先

中国核武器研制理论设计总负责人,亲自研究设计原子弹和氢弹,并参加了原子弹爆炸试验

——据王建柱《用生命筑就辉煌》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成为“明星”的原因,并指出改制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联大成立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联大教授风范山高水长”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钱学森和邓稼先的主要贡献集中在哪一领域? 他们的贡献有何影响?
  4. (4) 综上所述,在中华民族复兴中,概括知识分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近代史部分大事件年代尺,对其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鸦片战争结束 B . ②火烧圆明园 C . ④维新变法运动 D . ⑥成立中华民国
史学家戴逸说:“(维新变法)横扫前进道路上的许多旧传统、旧观念,动员并号召人民投入战斗。”这表明维新变法的作用是(    )
A . 促进了经济发展 B . 加强了中西交流合作 C . 打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D . 促进了思想启蒙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和漫画人物有关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变法图强           ②“自强”“求富”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②③①④
生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阶级派别是(    )
A .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 农民阶级
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后,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 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 . 一定程度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C . 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 . 极大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平9月26日致电台湾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回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探索前行】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外敌入侵】

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揭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障。

  1. (1) 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 (2) 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道路开辟的标志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4. (4) 材料四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5. (5) 【归纳总结】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图一 黄埔军校

图二 南昌起义

图三 重庆谈判

图四  大决战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 毛.泽东思想形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中的那些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 (1) 材料一的“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是?破坏了中国哪些主权
  2. (2) 材料二中的“能够说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工具”指的是?此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 (3) 结合材料看,你有什么感悟?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 . 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B . 中国国民党成为唯一的政党 C . 共同抗日成为全国共同意志 D . 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位于新都区斑竹园街道的天府家风馆中,在“战地家书剧场”内展示着一面引人注目的“死字旗”(见图),它是1937年深秋一位四川安县的老父亲为即将走上战地前线的儿子亲手制作的送别礼。这面旗帜反映出华夏家风蕴藏着(    )

A . 抗击侵略的爱国豪情 B . 抵制内战的和平思想 C . 追求民主的进步主张 D . 反对剥削的平等观念
"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出兵攻打广州。次年初,英国派兵强行占领香港。1842年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霸占了香港岛。"这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援珲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