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知识点题库

相关链接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②1905年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④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司令——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著《海国图志》一书的思想家—— 

17世纪以后,英、美等国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当时,这些社会的统治者对西方的影响作出了回应,拒绝、改良或接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清朝早期与西方的交往,实际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请指出其主要表现,(指出一点即可)但是,中国的闭关自守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西方的武力打破,请举出具体史实。

  2. (2) 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的强势冲击,清朝的部分统治者试图把现代化同中国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和体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这次改良运动?

  3. (3) 日本的拒绝主义立场出于在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面学习西方而告终。请任举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的一项措施,并说明其在推动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 (4) 比较中国的“改良”和日本的“接受”两种回应,他们的做法主要区别在哪里?

中日一衣带水,交往源远流长。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两国几乎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国开始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但结局迥异。近代日本两次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如今的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已成为维系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

请回答:

  1. (1) “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具体是指什么?

  2. (2) “探索民族自强的道路”指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什么自救运动?

  3. (3) 近代日本两次侵华是指哪两场战争?

  4. (4) 近年来,日本政府的哪些做法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又极有可能威胁到“东亚、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举两例)

  5. (5)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 (3)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请列举其中的两个领导人?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4. (4)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5. (5) 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遭受侵略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三,因大荚商船远路涉洋,……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二: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节选

材料三:殖民大国的军队开入北京,其中也发生了一些针对平民的野蛮报复行动,之后他们分区占领了北京城,然后继续与分散在中国北部的义和团作战。经过旷日持久的谈判,1901年9月7日所谓《辛丑条约》签订。

——《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看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 (1) 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材料一中的第三条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 (2) 材料二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1年两次派军队侵入北京的殖民大国。《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危险”是什么?我们冒着敌人的炮火中的“敌人”是指谁?面对危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屡受西方列强侵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2. (2) 近代以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和不断探索,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898年发动了(历史事件名称)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农民阶级领导的(历史事件名称)把斗争矛头鲜明地指向帝国主义,后来被清政府剿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历史事件名称)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之为“通商战争”,你认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保护鸦片贸易 B . 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C . 侵占中国领土 D . 在中国投资办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 (1) 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 (2) “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 (3) 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她最惨痛的经历是在近代史,作为一国之都,侵略者两次在这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迫使最高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 (1) 材料一中,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最终是如何体现的?
  2. (2) 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侵略者是谁?侵略者当时给北京城“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吴玉章先生笔下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个国家?此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个人感悟。
外交舞台,风云变幻,谁主沉浮,实力角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

材料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四: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谈判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是什么运动?中国人对西方人说“不”是指什么?
  3. (3) 材料三中尼克松讲话后美国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4. (4) 材料四中的“殖民地”是指哪里?能消除殖民地的痕迹得益于什么方针的推行?
  5. (5) 纵观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历程,你能从中得出什么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粮”。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效,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如下图)。

材料三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  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 (1) 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 (2)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由此签订了什么条约?

  3. (3) 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 (4) 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

  5. (5) 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给中国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割香港岛给英国”内容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瑷珲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下图是小明同学做的笔记,在他的记录中,出现错误的是(    )

中英《南京条约》

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汉口、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赔款2100万白银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J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 (1)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2. (2) 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日期(年月日)。
  3. (3) 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4. (4) 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 (5) 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 (6) 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7. (7) 五四运动“起点”的含义是什么?
  8. (8)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9. (9)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什么?
  10. (10) 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下列关于两次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慈禧太后庆祝60寿辰,当时有人写幅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1891年,应日本政府邀请,北洋舰队定远、镇远号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当东京湾防卫东乡平八郎应邀登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军容虽盛却不堪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

材料四: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1. (1) 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 (2) 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 (3) 材料四“京师再陷”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写出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4. (4) 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下面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    )

爆发前夕

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

英军攻占广州之后

对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时期

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A . 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 B . 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 C . 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 D . 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
历史学者朱英指出:在某-次战争后,打破了以往请帝国的“天棚”体制,开始形成不对

等的中外关系,中国逐渐进入条约时代。这一战争(    )

A . 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B . 使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人到内地 C .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 .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1842 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 (2) 为了加强西北塞防,1875 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张之洞督办新疆军务。
  3. (3) 严复等主持的《时务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4. (4) 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5. (5)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6. (6) 1860 年,陈玉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抵抗和反扑。
在中国近代史,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 英国、俄国 B . 英国、日本 C . 俄国、英国 D . 俄国、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