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题库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据此探究以下问题:

  1. (1) 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 (2) 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活动探究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然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奋斗。初二五班的历史学习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探索,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铭记屈辱历史•探索救国之路】
材料一:

(1)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
(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回顾辉煌历程•重温时代梦想】
材料二: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如下图。

(3)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
(4)下列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图l到图2的历史阶段中,请你根据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A.中共一大;B.开国大典;C.五四运动;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标出答案序号即可)
(5)图2到图3,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举出两例即可)
(6)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原因是什么? (说出两点即可)
【感悟经验教训•发扬爱国精神】
(7)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 (说出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历史年代标尺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年代标尺,填写A、B、C、D、E所代表的事件
(2)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这一时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事例
(3)香港和台湾分别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割占的?
(4)年代尺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而屈辱的背后又给中国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启迪?

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

A . 八国联军 B . 英法联军 C . 英国军队 D . 日本军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 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

请回答:

  1. (1) 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在这一战争前后,哪国强占中国领土最多?
  3. (3) 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 (4) 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下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与“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
A . 英美联军 B . 英法联军 C . 英德联军 D . 日法联军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哪些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资本输出?
  3. (3) 材料三中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中国遭到如此劫难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作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 .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 . 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 .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京的要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他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

  1. (1) 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
  3. (3) 材料三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盜是谁?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
  2. (2) 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3. (3) 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B . 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 . 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 D . 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种说法的主要原因(    )
A . 作战的双方没有变化 B . 性质一样 C . 原因一脉相承 D . 结果大同小异
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指的是(    )
A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梁启超曾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庚申圆明园之变”指的是哪次战争(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年12月1日,如图所示文物终于回归阔别已久的“家”——圆明园。它的回归再现了160年前(    )

A .   英国军队的凶恶 B . 英法联军的残暴 C . 日本军人的残酷 D . 八国联军的凶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人趁中国危难之机,获得了中国大片领土。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 (2)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3. (3) 材料一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 (4) 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5. (5) 材料三中“中国危难”指的指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指什么?
  6. (6) 列举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例)
近年来,很多不同类型的文博类节目持续火爆,引发了人们对文物的关注。下图所示国宝见证了(    )

A . 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B . 沙俄的趁火打劫 C . 英法联军的暴行 D . 清政府的彻底沉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1. (1) 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哪两个国家?
  2. (2) 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里?
  3. (3) 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个国家?
  4. (4) 这次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
  5. (5) 这次侵略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