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题库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图这一劫难发生的历史时期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请回答:

  1. (1) 首都蒙遭劫难是国之大耻。请写出1900年至20世纪上半期,外国侵略军先后攻占的我国首都的名称。

  2. (2)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这说明了什么?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3. (3) 港澳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请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 马神甫事件 B . 亚罗号事件 C .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 换约受阻
追溯历史屈辱岁月:  
  1. (1)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虎门销烟是谁领导的?发生在何时?
  2. (2) 鸦片战争前,英国资产阶级代表向英政府提议:“只要我们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处在受限制的状态中,就必然大受损害。政府要采取各式各样的办法,清除障碍,达到我们的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英国人向中国进行了什么肮脏勾当?
  3. (3)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清朝一些官员称其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入侵北京城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五口开放则成为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从伦理观念上说,英国通过武力获得的权益,侵略了中国主权,是非正义的。但西方人在“天朝”体制下的中国,筑起了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打开了中国窥视近代世界的窗口。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摘编自人民日报《知耻雪耻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材料三: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编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四: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84次,入侵舰艇1860多艘,入侵兵力47万多人。

——摘编自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通过武力获得的权益,侵略了中国主权”的事实。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造成材料四现象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官员反思后采取的措施。

近代中国百年史,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

【屈辱篇】

材料一:

【抗争篇】

材料二:

  1. (1) 材料一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哪四次侵华战争?

  2. (2) 四幅图片涉及的4次战争,你认为哪次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对中国影响最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3. (3)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有关英雄人物与事迹,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图5: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②图6:太平天国后期的年青将领李秀成,曾率太平军英勇抗击了华尔的洋枪队。

    ③图7:在丰岛海战中,邓世昌率舰冲向日舰,不幸中炮,与200名将士壮烈殉国。

  4. (4) 综上所述,对这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写出你最深的2点感受。

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

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

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的输入            ②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了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战争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为帮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①③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天津条约》 D . 《瑷珲条约》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它被西方列强毁灭于(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下,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商埠开设工厂;等等。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等等。

  1. (1) 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他们犯下了什么罪行?
  3. (3) 材料三、四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概括这两个条约内容的相似之处。(不得照抄材料)
  4. (4)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理,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下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 .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 .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文物回归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重视。某班同学就“流失文物回归”这一主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

【民族之殇】第一小组

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导语: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量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瓶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永乐大典》被称 为“世界有史以来 最欠的百科全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国士兵曾从北京翰林院抢走3册《永乐大典》,后收藏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

阎立本的《历代帝 王图》描绘了自汉 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鎏金佛塔,制作精美,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飘零之痛】第二小组:调查海外现藏中国文物状况

我们小组了解到:中国文物散落于世界各地,海外博物馆庞大的馆藏催生了对中国艺术品的专业修复需求。而因文化背景和艺术形态不同,中外文物修复存在诸多差异。由于对中国文化、修复工艺、修复材料等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深,欧美的一些博物馆在修复中国文物的过程中犯过不少错误。大英博物馆曾一度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卷装成屏风,后重装改为手卷。19世纪大英图书馆购入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铜活字版),重装过程中,该馆将其改成皮制封面的西洋装式,后将其改成中国的线装式。像这样的例子,在欧美各大博物馆中并非孤例。

——第二小组

【回归之路】第三小组 讲述部分海外文物回归情况

①2000年4月,中国保利集团于拍卖行拍下圆明园猴首和牛首。5月拍卖行将虎首拍下

②2003年,爱国企业家捐赠600万购得圆明园猪首,斥资6910万港币,马首最终回归祖国怀抱。

③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企业购买后归还中国。

④2018年3月,圆明园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多种途径,积极推动青铜虎蓥返还。12月,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盛世重光】全班同学围绕“流失文物回归”现象展开讨论

天龙山佛首回归部分网友讨论

网友1:以吾辈少年意气,助祖国万里恒昌。

网友2:小时候去天龙山石窟玩,就知道了佛首的故事,今天终于看到佛首的回归。爱我中华!

网友3:作为一个文博专业的大学生,最开心就是看到失散多年的国宝回家、文物的修护完成以及再也没有墓葬被毁被盗。

  1. (1) 依据展板内容,说出文物流失的时代背景。
  2. (2) 依据第二小组汇报情况,说出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修护中遇到的问题。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
  4. (4) 请你参与讨论,结合本次实践活动,就文物回归谈谈你的感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的皇家园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的屠杀事件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条约规定:“画押之日,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该“条约”是?

材料三:该条约的签订,日本臣民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之后可以开始在城邑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至应享优例割除,亦莫不相问。

一一《马关条约》

  1.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所说的是哪个条约?在哪次侵华战争签订的?
  3. (3) 依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的屈辱史。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1. (1) 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