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 知识点

1、 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3 、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4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时代主题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3)材料认为“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端”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宣告中国人民首次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列强不能灭亡中国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回答两个原因)请联系现实,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强国梦”?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B . 减收工商税 C . 大量进口工业品 D . 茶叶、棉花等滞销

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内战烽火 C . 近代化探索 D . 变法与革新
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梦、追梦、圆梦。康有为等寻求“变法强国梦”,孙中山等追求“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梦想都未能实现。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强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能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种种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哪些史实印证了上述成功原因?
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内战烽火 D . 殖民扩张
历史地图显示了历史的空间格局。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历史地图中的中国与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时空观念】


【历史阐述】

【情感价值】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运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提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1. (1) 图一中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是“”政策;根据图二回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2. (2) 图三中的“一带一路”指的是
  3. (3) 回学们通过探究图一、图二和图三中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局面”,分别得出“侵略与瓜分”“衰败到振兴““改革中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侵略与瓜分”:

    “衰败到振兴”:

    “改革中崛起”:

  4. (4) 通过本次活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 .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B .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根据下面年代尺,可以拟定的历史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以下事件和历史人物搭配错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关天培 B . 武昌起义——梁启超 C .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D . 新文化运动——鲁迅
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张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光盘,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鸦片战争》  ②《八国联军》  ③《火烧圆明园》 ④ 《甲午风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③②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中国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世界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辛亥革命”是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转型期”的开始。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把中国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胜利,是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 (2)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下图片中两幅场景本质的变化,你认为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 . 美国实力的下降 D . 中国外交天团的努力
下表反映了《申报》上每年出现的“中华民族”次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年代

次数

1912

1

1924

17

1925

81

1928

188

1939

372

A . 近代以来外族入侵加剧 B . 西方民族主义观念兴起 C . 五四运动促进民众觉醒 D . 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 .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 .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 . 中国近代化探索层层递进、急遽深入的过程
列举中国近代历史上,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战争。
如果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风云”“义和团运动”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的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  point“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 (1) 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 (2) 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联想起中国经历的哪次惨痛遭遇?这次事件暴露出西方列强的什么本质?
  3. (3) 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结合上述材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下图是小历同学整理的某单元部分学习内容,该内容呈现的阶段特征是(    )
A . 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D . 中华民族革命的兴起
这两幅图主要揭示了(     )

A . 洋务运动失败 B .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C .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 . 帝国主义想推翻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