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知识点题库

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材料二:2015年6月16日,习.平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习.平指出,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央广网

材料三:2015年2月14日,国家主席习.平来到延安杨家岭,瞻仰中共七大会址。习.平指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新华网

  1. (1) 请结合所学知识,诊断出材料一表述中的几处毛病并加以改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那遵义会议是何时在中共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习.平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3. (3) 中共七大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从材料三看,中共七大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4) 通过对上述会议的了解,你有什么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的先锋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二:“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外资、------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请回答:

  1. (1) 材料一的“大会”指的是什么?召开于何时?

  2. (2)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3. (3) 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 井冈山会师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 五四运动 B . 中共一大 C . 中共二大 D . 中共七大
据下图判断“读书摘要”中的“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一大”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6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启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

材料二:名人名枪展在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展览中还有一支枪很有历史价值,被称为“中国革命第一枪”朱德在起义时使用的M1896式警用型毛瑟手枪(国家一级文物)。该枪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枪长268毫米,有效射程50米,10发固定弹匣供弹。朱德就是拿着这支手枪,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了著名的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此后,朱德又带着这支手枪转战南北,并在手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的字样。1958年,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军博时,朱德的毛瑟手枪办理了移交,作为伟大的见证,成为军博的“镇馆之宝”。

材料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起义遭受了挫折。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材料四:20世纪30年代中期,四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先后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这个英雄创举不仅在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大地上留下了震惊中外的红色轨迹,也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气度,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纵横14个省,长驱6.5万里,进行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终于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并战胜了大自然的艰难险阻,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穿越茫茫草地,克服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等无法形容的重重困难,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取得了伟大胜利。

  1. (1) 材料一中指的是哪一个党派的诞生?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内容判断出朱德参加的是哪次起义?
  3. (3) 材料三中 “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指的具体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4. (4) 根据材料四判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考验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日出东方”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工农武装割据 B .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事迹有(  )

①创办《每周评论》

②发表《庶民的胜利》

③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④创办《大公报》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 自图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
  2. (2) 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图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4.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战争的胜利是哪场战争?请你列举在这场战争中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的名称。
2010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这样一首词:“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爆发 B .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黄埔军校创建 D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 中共一大召开 B . 秋收起义爆发 C . 南昌起义爆发 D . 北伐战争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7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商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紧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四: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活动“重访纪念地”,走访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其中包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

  1. (1) 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是哪场运动的口号?这场运动以什么为主要阵地?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场运动发生在哪年?这次运动中体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口号分别是什么?它标志中国进入什么革命时期?
  3. (3) 结合材料三思考,这场运动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 (4) 在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任务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B . 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 . 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 . 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D . 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方阵中,再现了一件件影响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方阵内容

第一篇章“建国创业“由“开天辟地““浴血奋战““建国伟业““当家作主““艰苦奋斗“5个方阵组成。

第二篇章“改革开放“由“关键抉择““希望田野““春潮滚滚““与时俱进““一国两制““跨越世纪““科学发展““众志成城““圆梦奥运“9个方阵组成。

第三篇章“伟大复兴“由“创新驱动““区域协调““乡村振兴““民主法治“民族团结““立德树人““脱贫攻坚““绿水青山““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忘初心“等18个方阵组成。

  1. (1) 第一篇章中“开天辟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当家作主“方阵再现了“人民代表意气风发步入人民大会堂“的经典场景,这一年通过哪一部重要的文献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请根据“艰苦奋斗“方阵列举出一位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2. (2) 第二篇章“关键抉择“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希望田野“中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什么制度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3. (3) 第三篇章“伟大复兴“展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其中我国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举出两例即可)
  4. (4)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节目《时间的答卷》举行开机仪式。请你做节目主创人,你准备选择哪一时间段展开答卷,你所选择的这一时间段能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时代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好,“中体西用”的洋务活动也好,试图变法图强的戊成维新运动也好,义和团运动也好,辛亥革命也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们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个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肩上。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整体上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节选自习.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1. (1) 依据材料一,概述历史重任落在中国工人阶级肩上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它具有远见,大公无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当地的自然经济日遭破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求生计,或进入外资在华企业做工,或充当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及外国轮船海员,第一批产业工人由此诞生。

——《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二:从1912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主要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中,各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选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材料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 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 (1) 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南京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2. (2) 依据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变化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中“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界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民族的“里程碑"]……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

  1. (1)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材料所指的是哪三大历史性事件?请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性事件说明其成为“里程碑”的理由。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
A . 国民党一大 B . 中共一大 C . 中共二大 D . 八七会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产量)

印度(1950产量)

美国(1950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 (1) 材料一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首次提出的?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3. (3) 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