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 知识点题库

小明在学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之后,准备归纳一个专题名称,以下最不恰当的专题名称是(   )

A . 内战烽火 B .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C . 血肉筑长城 D . 国共第二次合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

开创了一条②,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如图所示,品读毛.泽东的《长征》。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在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而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请回答:

  1. (1)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按照提示完成材料一中的表格。

  2. (2) 据材料二中的诗歌,指出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 (3) 抗日战争中,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其中1938年的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据材料三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很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让历史重演,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请回答:

  1. (1) 为了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也联合起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中国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因为在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一场滔天罪行,这一罪行是什么?

  3. (3)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

  4. (4) 今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她多次表示:德国之所以能回到国际社会,再次赢得尊重,原因首先在于德国敢于直面历史,这是修复与邻国关系的必要因素,对过去历史的清算是和解的前提。默克尔发表这些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归类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把“杨靖宇、李宗仁”归为一类,那么以下历史人物可以纳入此类的是(    )

A . B . C . D .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链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1. (1) 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 (2) 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 (3) 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 (4)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与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1. (1) 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了什么政策?20世纪30年代张学良在哪一事件中执行了此政策?
  2. (2) 材料二中第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下达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什么样的精神?
  3. (3) 在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哪两位?
  4. (4)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5. (5) 请列举两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会战来证实问题(4)答案观点的正确。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管辖新疆地区。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设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设C。

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1684年,设置D,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材料三:

材料四:九二共识的缘起是为两岸协商寻求与奠定政治基础。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维护一中框架深化和平展——写在“九二共识”二十周年之际》,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1. (1) 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D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
  2. (2)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4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的抗战史实。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是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两个地区的区旗。这两个地区的顺利回归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施?
  4. (4) 材料四中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材料四: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 (3) 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4. (4) 请列举国民党军队打日本的战役一例。
李宗仁将军曾说:“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转战陕北 C . 秋收起义 D . 台儿庄战役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九一八事变

全面抗战的开始

B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台儿庄战役

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

百团大战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 . A     B . B    C . C     D . D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裕安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近代中日关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牢记历史)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近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摘自《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次次的被打断,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重新整装出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光明日报》

 

(把握现在)

材料三: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的矛盾不断浮出水面。虽然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两国有必要增进战略互信,正视对方的发展机遇,视对方为发展伙伴,但是就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等问题,中日仍然争锋相对。

——摘自《中国崛起策》

  1. (1) 日本第一次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尝试的“挑衅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为打断中国第二次近代化进程,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
  2. (2)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请写出下列民族英雄的名字。
  3. (3) 根据材料,指出影响当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如何使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以下实践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海报或宣传画中,哪一个反映的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A . B .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C . D . 《地道战》(绘画)
1938年, 李宗仁将军指挥的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是(   )
A . 平型关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台儿庄战役 D . 武昌战役
90年前,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百团大战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战役    ④第三次长沙会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②③①④
台儿庄战役

时间:年3月。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者:

战果及意义: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938年春在山东地区中国军队和日军进行一场血战,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振奋人心。这场战役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百团大战 D . 万家岭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松花江上》歌词

材料二: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

材料三: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材料五: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都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战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歌词的描述,指出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当时人们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人物是谁,由他指挥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什么?图2所示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请问这场战役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中国土地任何人不可分离。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一:

1264年

元世祖

设总制院(宣政院)

1653年

顺治帝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1713年

康熙帝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

雍正帝

设驻藏大臣

1793年

乾隆帝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二:本朝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称天府,名东都;设二县,曰天兴、曰万年。其子郑锦(郑经)改东都日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闲三。

——《清一统志台湾府》

(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三:

  1. (1) 上述图表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我国哪个地区的管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管理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材料中“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与图1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人物是谁?指挥图2中战役的将领是谁?

    图1、图2中历史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

  4. (4) (现实中的历史)

    现如今,国内外仍然存在一些破坏民族团结、阻扰国家统一发展的势力。请说一说你对这些人的看法。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做了如下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 . 抗争与探索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