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知识点题库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 .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 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 .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 .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西藏和平解放 C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走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同时,也犯过严重的错误。请完成

  1. (1) 列举1953年──1956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和历史意义。

  2. (2) 列举新中国三大改造所对应的三大行业。

  3. (3) 列举建国后我党和政府犯过的严重错误。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之一,国家对其的改造形式是(  )

A . 没收 B . 公私合营 C . 生产合作社 D . 租赁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Picture_x0020_2

图1:农民报名入社

材料三:

1958—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统计表

1958年

20000万吨

1959年

17000万吨

1960年

14350万吨






材料四:该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1. (1) 材料一涉及到建国后哪一运动?依据材料指出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 (2) 观察图1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样的道路?

  3. (3) 材料三表格中全国粮食产量从1958年到196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两大探索失误有关。

  4.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实行该制度的好处。

2016年恰逢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始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料,现邀你共同探究。

材料一

材料二:1936年12月13日上午,张学良在会见南京政府的代表时表示,只要委员长能改变态度,采纳意见,将亲自送他回南京,可见,张学良是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把西安事变往和平解决的方向上指引。可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张学良的极力斡旋和巨大牺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的历史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材料三: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北师大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以上材料引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五 : 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邓.小平

请回答:

  1. (1) 识读地图是我们历史学习的技能,请问与材料一相符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此战争中主要的战役一例。

                                          

  2. (2) 据材料二可知,张学良在处理西安事变的过程中的态度如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重大意义?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4. (4) 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以及意义。

  5. (5) 据材料五所知,“文化大革.命”的“功”体现在什么地方? “反面教训”主要指什么?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56年”“制度初建”“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 . 中共八大召开 C . “一五”计划完成 D .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表达了(    )

A .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土地改革以后,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水利问题,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导致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材料三: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 (1) 试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当时我国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 (2) 材料三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 (3) 对比以上村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完成下列表格

三大改造的内容

途径

意义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整顿发展成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 . “文化大革.命”时期
从1953年起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 .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 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D .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她建立了敌后根据地,她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 (1) 为筹备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
  2. (2)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3. (3) 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4. (4) 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对这一事件应如何评价?
  5. (5) 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百年巨变有何感想?
如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大跃进”的开展
近70年的峥嵘岁月,近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

比例(%)

1957年农轻重

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探索失误】

材料五: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 (2) 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

    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3. (3) 材料三,四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 (4) 根据材料五,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5. (5) 【以史鉴今】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如下表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时间

私有制经济比重

公有制经济比重

1952年

79.4%

20.6%

1957年

2.8%

97.2%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实行三大改造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材料一:注:下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 (3) 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大跃进”的特点。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 .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 . 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多次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进行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村中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摘编自《改革开放30年:农业与农村经济三十年辉煌成就》

材料三: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 ,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 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及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