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知识点题库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共公布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1. (1) 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2) 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3. (3) 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 “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4. (4)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简答题
⑴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什么?
⑵ 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哪三个部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⑶ 三大改造什么时间完成的?
⑷ 有哪些重大意义?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1. (1) 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这条“路”是指什么?

  3. (3) 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6. (6) 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

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 . 稳定物价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国有企业改革 D . 三大改造
通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开始的标志是(    )

A . 1919年五四运动 B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 土地改革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近现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时期

内容(经营管理模式)

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关注民生,但未落实

建国初期

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②制度,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的③准备了条件

三大改造时期

土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公社化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国家的建设史。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 %,年均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7703元增加到2007年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寿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1. (1) 1953~1956 年间,是我国建设文明国家的重要节点。写出此时党和国家的总任务。

  2. (2) 精神文明的基础是物质文明。写出下列史料中我国物质文明的主要成果,分析出现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

  3. (3) 精神是文明的灵魂,蕴含着强大力量。概括下列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4. (4) 写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两例国防科技成就。

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 . 进行土地改革 B . 实行三大改造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党和国家进行三大改造的主要任务是(    )
A .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 .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引领崭新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
  2. (2) 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要求完整表述)
  3. (3) 如下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说说图中所示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

  4. (4) 1949年的哪一事件向世界宣告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什么历史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5. (5) 我国在1978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1979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言:“广东临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对外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让广东先走一步”具体表现为1980年的哪一重大决策?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历史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学科素养,魏老师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家国情怀——感受爱国主义】

任务二【党的会议——分析主要矛盾】

材料一  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任务三【制度创新——见证社会进步】

制度创新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任务四

【伟大复兴——聚焦繁荣富强】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摘编自习.平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摘编自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九大召开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分析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3. (3) 下面两段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制度创新?
  4. (4) 根据下面的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我国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下面图示是某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 一五计划 B . 三大改造 C . 土地改革 D . 大跃进
以传统挂炉烤鸭闻名世界的全聚德创建于 1864 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长年战乱影响, 全聚德的经营已经岌岌可危。于是,1954 年它成为了第一批实现公私合营的企业,政府注 入资金以后,全聚德又重新发展起来。这一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讲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八大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什么严重挫折?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错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