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现代史 知识点题库

14世纪,在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②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③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

④手工业不断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理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才能看破中美关系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轮船开启了中美贸易,它提交国会的航行报告称,同中国开展“平等互利”的贸易,比英国的“凌驾于人”式贸易更有前途。在之后的50年中,美国对华贸易额增长了6倍。但情况很快出现变化,其他国家在中国的行为刺激了美国商人的欲望,他们不再满足于合法贸易。美国商人开始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采取追随英国的政策。1842年,美国政府派出舰队抵达广州,向广州当局提出,美国商人应当享有“同其他国家商人一样的最惠国待遇”。

——摘编自李庆余《美国外交史》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美国强烈反对瓜分,国务卿海·约翰向各国发出照会称:“美国的政策是,使中国获得永久安全与和平,保全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期间美国利用列强矛盾不断实践这一门户开放照会,甚至与俄国、日本发生激烈对抗。列强在各自控制地区内实行歧视贸易,照会还提出:“保护全世界在中华帝国境内平等与公正的贸易。”海·约翰希望能“为世界商业保留一个公开市场”。

材料三  20世纪初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时,美国着眼于对华商业扩张。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对华门户开放已成为保持远东稳定的工具。尽管存在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只要局势没有严重损害集体安全体系,美国决不会干涉,正如柯立芝总统所说:“美国决不会为中国而战”。

  1. (1) 材料一反映美国早期对华贸易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政策此时发生变化所依据的国际形势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美国“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指什么?指出美国此时的门户开放定位变化。
  4. (4)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美国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运用这些定律,牛顿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这本著作是(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人间喜剧》    C . 《资本论》 D . 《物种起源》
二战后,非洲的知识分子,发起了“黑人特色”运动。在复兴非洲伟大传统和文化的过程中,诗人和作家们表达了共同的对非洲的自豪感。这种现象体现了非洲(    )
A . 摆脱殖民的诉求 B . 地域文化的发达 C . 对非洲年的重视 D . 受二战影响巨大
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最能体现这次改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一项措施是(    )
A .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 . 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 . 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D .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1980~2010年,全球贸易额从1.8万亿美元增至15万亿美元;1988年全球跨国公司2万家,2006年达到7.7万家。这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
A .   世界贫富分化的加剧 B . 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C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 发展中国家地位提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据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1. (1)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怎么解决的?
  2. (2) 材料二选自美国内战中颁布的一部文献,文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颁布对南北战争有着怎样的直接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转折事件?写出这一事件在经济方面的措施?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英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有哪些典型事件?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提到的军事行动是 (    )
A .   敦刻尔克撤退 B . 中途岛海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日德兰海战
“三角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如下图),最能反映其悲惨性的是(   )

A . 将非洲黑人奴隶运往美洲贩卖 B . 将美洲蔗糖、烟草等运回欧洲 C . 将欧洲火器、杂物等运往非洲 D . 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
有学者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提供了宽松、平和的政治环境。”“这个制度”是(   )
A . 中央集权制 B . 总统制 C . 民主共和制 D . 君主立宪制
有学者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段材料表明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
A . 对付苏联,加强实力 B . 摆脱美国,独立发展 C . 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D . 结成同盟,称霸世界
【科技创新社会进步】

材料  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材和木头: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柴油机和原子动力代替风力和人力驱动船只: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纺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取代了蜡烛,并成为只需按一下开关便可做许多事的动力之源。这一切变化都是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福音。

  1. (1) 指出材料中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举一例。

    第一次:

    第二次:

  2. (2) 以下结论最符合材料主题的是(  )(填序号)。

    ①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③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3. (3) 材料体现了作者对工业革命的赞赏。如果让你完善对工业革命的评价,你会补充什么内容?请写出你要补充的内容。(补充的内容要有史实有结论)
1825年9月,斯蒂芬森设计制造的火车机车(如图)正式试车,为该车提供动力的是(   )

A . 发电机 B . 蒸汽机 C . 电动机 D . 内燃机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宪法并没有废除奴隶制,黑人选举权按五分之三人口折算。这规定(   )
A . 共和制原则 B . 三权分立原则 C . 联邦制原则 D . 自由平等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将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完政”中最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通过改革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俄国各界纷纷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1933年3月,罗斯福上任后,实施新政。参、众两院通过《银行紧急法案》;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业危机;5月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复兴署”,明确劳工的权利,整顿危机中的美国工业。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契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契约”的重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和俄国改革的相同之处。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外在原因是(    )
A . 美国的扶持 B .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C .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 . 发展“新经济”
工业化解除了对技术革新和经济增长的约束,也破除了对社会根本性变化进程的限制,人们从乡村涌入城市,扩大城市中低收入工厂工人的数量。这反映了(    )
A . 技术革新与经济增长紧密结合 B .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C . 工业化促进了社会根本性变化 D . 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人民网报道:近期,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不仅不劝和促谈,反而持续煽风点火,公然趁火打劫。对上述材料和下图漫画的准确理解是(   )

A . 美国势力强于俄罗斯 B . 美国、俄罗斯矛盾突出 C . 两极格局还在延续 D .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据部颁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材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实践摸索中不断形成并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从把民营经济当成一种"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就能更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境界。

——陈凌《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材料四: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冒的勇气、闯的劲头,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应该改而不具备条件的创造条件改,该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则循序渐进。对看准了的改革,要下决心推进,争取早日取得成效。

——习.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1921年苏维埃俄国推行了哪一政策及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推行"新政"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马克思说:“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黑奴贸易    ②殖民掠夺    ③镇压起义    ④传播科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