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知识点题库

对苏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B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 .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D . 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 长期的美苏争霸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 . 西方的经济封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不包括(    )

A . 高度集中的体制日益显露弊端 B .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C .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D .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渗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 (1)        邓.小平这里所说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模式?
  2. (2)        这一模式有什么特点?
  3. (3)        这一模式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20世纪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的特点是  (    )

A . 全面实施市场经济 B . 采取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模式 C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 多党制代替一党制
《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 . 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 . 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 .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 (1)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②何时诞生?③有何影响?

  2. (2) ①列宁是如何实践马克思主义的?②列宁和斯大林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有何不同?

  3. (3) ①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②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上是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③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犯的最严重的错误是什么?

  4. (4) ①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与哪一次会议有关?②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统一大业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 (5) 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社会主义?

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 农奴制的废除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 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一方面,它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又使其经济发展陷入僵化”这评价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对政策和优虑措施。

材料二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材料三  1987年2月6日,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好像―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特殊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僵化的模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是如何尝试改变这种模式的。
  3. (3) 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相关认识的原因有哪些?
列宁指出,苏维埃政权“培植”国家资本主义,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最终目的是以包抄的办法代替正面冲击资本主义。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当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危机 B .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 . 成功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 . 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强国兴盛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神化强盛时期的制度,故步自封,导致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以下史实能验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罗斯福新政 D . 《凡尔赛和约》
在历史学习中,要学会区别“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的不同。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 B .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 .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D .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某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 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失之于“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被取消,社会主义已经完全蜕变;也失之在“治”,长期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使政府的威信消失殆尽。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和苏联内部自我演变结合的合力。可以说,既失之在“制”,也失之在“治”。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文章(有删节)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  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习.平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其中的两个“制”有什么不同?
  2. (2) 据材料二回答,这个帝国注定 “被打垮”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个帝国进行了哪些“殊死的决斗”?
  3. (3) 据材料三回答,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之在治”的因素是什么?请你写出苏俄或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活动有哪些?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中央的决策”有哪些?
  5. (5) 材料五中认为如何“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
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 斯大林模式 D . 废除农奴制改革
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5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600年 英国女王特许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年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年 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年 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1757-176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材料三  下表是英国在1831年——1841年死亡率变化表

1831年 1841年
伯明翰 14.6 27.2
利物浦 21 34.8

材料四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五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1. (1) 根据材料一图中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作简要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早期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什么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英国在1831年——1841年城市死亡率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冲突”的焦点是什么?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为什么会担忧供应链被切断?
  5. (5) 根据材料五,“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具体指什么?并简析这一体制对苏联经济的消极影响。
“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 . 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 . 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 .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    )
A . 十分重视农业发展 B . 完全放弃工业化道路 C . 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D . 延续了余粮收集制
《极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苦。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量便增长了3倍。”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    )
A . 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 .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推动 C . 资本主义危机带来的机会 D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财力物力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