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

A . 观察法和文献法 B . 统计法和推理法 C .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 所有方法综合使用
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A . 攻击行为 B . 节律行为 C . 捕食行为 D . 繁殖行为
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A . 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 B . 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 C . 季节变化的结果 D . 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发生可分为动物生来就具有的,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行为和必须借助于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使自身行为发生适应性变化的 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法和 法。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几个星期.下列有关这一事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繁殖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⑤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 ②③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⑤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他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二:有一只贵宾犬,天天听着《鸿雁》这首歌,渐渐的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

  1. (1) 从行为获得途径分析,资料一中蚯蚓的行为属于行为,这类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获得.

  2. (2)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蚯蚓体壁的湿润,目的是

  3. (3) 资料中涉及生物,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4. (4) 只要音乐响起贵宾犬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属于(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 弗里斯 B . 廷伯根 C . 劳伦斯 D . 法布尔
在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

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③将小白鼠逐一放

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7

2号鼠

87

49

58

46

41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2

结论1:小白鼠学习能力;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作标志,

在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中,下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的是(  )
A . 将实验结果告诉他人并进行比较 B . 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C . 在培养皿的两端放少许面粉和少许糖 D . 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如图所示.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如图所示.

  1. (1) 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而获得.
  2. (2)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3. (3)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因素的影响.
  4. (4) 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
如图是科学家做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模拟实验:A模型的形态像三刺鱼,它不能引起雄三刺鱼的争斗;B、C、D、E形态不像三刺鱼,但它们的腹部是红色的,都能引发雄三刺鱼的争斗.根据此实验,请分析:

  1. (1) 雄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相互攻击的本质信号是;与雄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无关的信号是
  2. (2) 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占据一定的水域进行筑巢,利用腹部红色及一些食物引诱雌三刺鱼入巢产卵受精,繁殖后代,这是动物的行为;如果这期间其他处于繁殖期的雄三刺鱼进入这一水域,将会发生争斗,这种行为称为
  3. (3) 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这种方法强调的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是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为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小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活动步骤如下:①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②捕捉10只蚂蚁放入槽内,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③取等量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④每隔30min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

处理馒头的材料

蜂蜜

药水

盐水

停留的蚂蚁平均数量

7

1

1

1

  1. (1) 进行探究活动前,小王提出的问题是:蚂蚁
  2. (2) 步骤②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步骤③中,分别用蜂蜜、醋、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相等,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除了变量之外,其余条件都;步骤④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
  3. (3)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
  4. (4) 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 . 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B . 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C . 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D . 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0年Harris做了著名的换亲试验。银鸥是不迁徙的,小黑背鸥是迁徙的,Harris将银鸥和小黑背鸥的卵进行了互换,并由此而得到了900只义亲所抚育的幼鸟。对这些幼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银鸥随其义亲迁飞到法国和西班牙,而小黑背鸥虽然其义亲留在英国越冬,它们仍然象其亲生父母那样迁飞到了其在欧洲大陆上的越冬地。 

  1. (1) 据材料分析,你认为鸟类的迁徙是(选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2. (2)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的内涵正确表述是: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物的尝试次数

    200

    18

    4

  3. (3) 上表为探究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如果表格中的三种动物是鸡、狗、蚯蚓,那么甲是。从表格中可以得出结论: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
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为180次、8次、50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乙→甲 D . 丙→甲→乙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在迷宫的一壁安上电极,而另一壁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壁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2如图所示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公鸡经过大约50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了绕道取食。

资料3饲养 员在给猴子喂食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一只猴子费了很长时间才从水池中捞到这个甜薯,过了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给猴子甜薯时有很多猴子拿了甜薯到水中擦洗,再也不愿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

  1. (1) 在资料1的实验中,为保证蚯蚓的生命活力,应,使蚯蚓能够完成;蚯蚓爬行需要依赖体壁上的(结构)。
  2. (2) 蚯蚓走迷宫、公鸡的绕道取食和猴子洗甜薯,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行为。动物的这些行为让它们能 。
  3. (3) 根据资料可以判断,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作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4. (4) 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能力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因素的影响。
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只经过了不足10次的尝试就学会了走“迷宫”。这说明(   )
A . 蚯蚓没有学习能力 B . 蚯蚓走的迷宫复杂 C . 老鼠走的迷宫简单 D .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小明利用几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   )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5

32

65

A . B . C . D .
孑孓是蚊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几位同学正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休: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

  1. (1) 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作出的假设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

    ②取20只孑工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

    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

    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

    根据实验现象:甲一段时间后孑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这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2. (2) 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乙组在实验中起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可以只放入一只孑孓吗?
  3. (3) 孑孓一发育成蚊就能飞行,这是行为。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之一,对这种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
A . 越低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能力越强 B . 越低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C . 越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学习能力越弱 D . 越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强
资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经过多次尝试后,小白鼠最终顺利走出迷宫,获得食物。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1. (1) 材料一中根据获得途径小白鼠行为是 
  2. (2) 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一实例表明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 ,按功能分类释放气味是 
  3. (3) 材料三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