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知识点题库

金华天国王府经过三年的修缮,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重新开馆迎客,小明于当日前去参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史迹】小明看到侍王府气势宏伟,游人如织,人们纷纷议论着当年的那场运动……

【寻觅史踪在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展台前,小明听到导游“倡导学习西方,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解说时,不由地联想到l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的一些开明官员组织的一场自批运动,而且效果还不错。

【探究史评】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小明又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后人评价不一:孙中山认为这场运动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建立的政权仍不免为专制,不能算成功;毛.泽东则认为这场运动是中国冲出中世纪、寻找西方真理的开始……小明若有所思。

  1. (1) 请结合小明的所见所闻分析侍王府遗址的价值。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小明觉得“效果还不错”的理由。

  3. (3) 孙中山和毛.泽东分别基于什么角度作出评价?小明这种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启示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历经苦难的中国因哪一条约的签订,戴着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枷锁进入了20世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捐躯黄海的人是(    )

A . 林则徐 B . 邓世昌 C . 李鸿章 D . 关天培
下表是近代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产销状况(单元:万担)。表中数据变化反映了中国(    )

棉花产量

棉花国内销售商品量

棉花出口

进口外国花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1840

802

211

0

50

5

1894

832

200

76

4

218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棉花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C . 民族工业已经产生 D .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符合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④工业革命——工厂建立,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三: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派出以副首相岩仓具视为团长的高规格庞大的政府代表团,历时11个月,遍访欧美12国,考察学习。

材料四:日本使节到欧洲,注意的是讲求政法,兴办工商,研究学术。中国人到欧洲忙于探询军火的价钱和何种军舰装备精良。不同的考察,不同的结果,30年后日本“喜笑颜开”,中国“苦闷迷茫”。

  1. (1) 材料一中“屈辱开始”和“群殴”分别指的是哪一条约的签订?这两个事件分别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漫画“两个强盗”对中国犯下了哪一野蛮暴行?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判断当时中日两国分别开展了什么运动?从内容角度说说这两次运动有何共同之处?
  3. (3) 30年后日本“喜笑颜开”,中国“苦闷迷茫”。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    )
A . 黄海大战 B . 辽东半岛战役 C . 威海卫战役 D . 平壤战役
干支纪年是近代纪年方法,如1898年戊戌变法,按此纪年法,戊戌之后纪年当为“己亥(1899),庚子,辛丑,”《庚子国变记》记述庚子年发生的大事,庚子年发生什么事?(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李大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也很快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史实,它是(    )
A . 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B .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C . 各国的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D .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他领导了中国禁烟运动并取得了重大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是(    )
A . 关天培 B . 林则徐 C . 李鸿章 D . 张之洞
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 .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 .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
A . 天京的陷落 B . 永安封王 C . 天京事变 D . 定都天京
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其真正目的是(  )
A . 为乾隆帝祝寿 B . 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C . 与中国开展平等贸易 D . 带战舰攻打中国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出版(   )
A . 《南京条约》 B . 《虎门条约》 C . 《望厦条约》 D . 《黄埔条约》
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不变的民族性格,面对外敌,中华儿女从不畏惧。回答下题。
  1. (1)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著名抗日爱国文学家郁达夫),材料中歌颂的英雄人物是(    )
    A . 郑成功 B . 戚继光 C . 洪秀全 D . 郑和
  2. (2) “擂响禁烟战鼓……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国魂颂》部分),其中与“黄海激战"相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 林则徐 B . 关天培 C . 邓世昌 D . 徐骧
  3. (3) 清朝大将军刘永福在1895 年6月的《盟约书》中写道“万死不辞……纵使件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反映的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 义和团运动 D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有人说,如果洪秀全没有在科举考试中屡试屡败,就不会创立“拜上帝教”,也就不会组织贫苦农民发动金田起义。这一观点忽视了( )           
A . 农民起义的进步性和先进性 B . 鸦片战争失败后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C . 洪秀全的个人魅力和号召力 D . 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冲击了农村经济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的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           
A . 历史事实的叙述 B . 历史过程的描述 C .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 历史结论的阐释
下图是120年前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某条约时的情鼠。下列说法与该条约相符(    )

A . 条约签订的背景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B . 条约签订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 C . 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一: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条约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条约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个条约内容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条约一与条约二相比,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变化?
  2. (2) 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请列举此次变法的两位代表人物。
  3. (3) 材料三中的“革命”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根据此材料概括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