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知识点题库

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 . 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 . 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 . 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 . 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下列关于该“革命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 B .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C . 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 D . 在1905年成立于南京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  仔细阅读下列二幅图,回答问题。

【革命风潮】

材料二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独立自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 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壮丽篇章】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1. (1) 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革命结果等方面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3. (3) 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4. (4) 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下列活动与下图人物无关的是(  )

A . 成立兴中会 B . 提出了“三民主义” C .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 . 实现了三民主义 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克制器材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1) 分别概述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2. (2) 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
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红军长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②③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键词示意图有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 .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 C .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 . 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历程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三大战役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 推翻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 .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孙中山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有关孙中山先生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请回答下面小题。

  1. (1) 下列选项最有可能反映四幅图片的主题是              (    )
    A .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B . 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C . 孙中山与国民革命运动 D . 袁世凯复辟之路
  2. (2)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领导五四运动,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协助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国民革命骨干

    ③推动北伐战争,取得国民革命胜利   ④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是湖北的省会城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武汉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迁。一部武汉城市史,也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失去民心的清朝统治迅速崩溃……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湖北战场,国民革命军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叶挺领导的以中国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屡战屡胜,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引自《钱江晚报·直面武昌战役》(2015.11.7)

材料三:(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革命的总方针后,开始着手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习.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在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科技、依靠人民,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

  1. (1) “打倒了清政府,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国民革命军在湖北战场胜利的原因
  3. (3) 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说汉口会议使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新”的征途?
  4. (4)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说说谁在创造历史、社会变革、传承文明中起到了主体的作用?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一学制度一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④②③ D . ④①②③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为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中得知孙中山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
  2. (2) 针对“辛亥革命的失败”陈独秀等人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这对当时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分别反映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图1和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道路决定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发展道路。

材料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1. (1) 请写出年代尺的方框内所空缺的历史事件①,并简述该事件在“民权主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 (2) 请分别写出年代尺中方框内所空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①和②,并简述历史事件①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什么。
2021年是清华大学成立110周年。某学校发起了“我要去清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并绘制了“清华大学大事纪”的年代尺草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清华大学成立这一年,中国爆发了哪次民族革命?这次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 (2)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1919“国耻”的理解。举行“国耻”纪念会体现了清华学生怎样的精神?清华大学南迁和迁回与帝国主义入侵的哪次战争有关?
  3. (3) 回顾清华大学的百年历史,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据此回答题。
  1. (1)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复杂而纠结,有遭受美国侵略的痛苦,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与“痛苦”、“效仿”相对应的史实是(   )

    ①抗美援朝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建立中华民国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当时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请列举出二个这次运动中的成果。
  2. (2) 材料二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材料中所说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谁(列举一个即可)?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