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题库

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 C . 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  D . 蒋介石不接受联共主张.亲临西安督战
“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这是陈毅元帅的诗作《过太行山书怀》中的名句。以下选项与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最为相似的是(     )

A . 南京大屠杀 B . 血染卢沟桥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下列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 南昌起义 ⑤抗美援朝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④②①③⑤ C . ③④①②⑤ D . ④①②③⑤

小陈同学帮爷爷整理柜子时,发现了两枚徽章(见图),由此他推断爷爷曾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 . 红军长征,北伐战争 D . 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观察下图所示中国抗El战争重大事件年代尺,完成小题。

  1. (1) ①②处发生的重大事变分别是(    )

    A .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B . 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 C . 一·二八事变   西安事变 D . 一·二八事变   七七事变
  2. (2) 习.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年代尺中14年的抗日战争,开始发生在(    )

    A . 北平 B . 沈阳 C . 南京 D . 西安
电视剧《西安事变》再现了张学良、杨虎城 “兵谏”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历史。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       
A . 中国国民党 B . 中国共.产.党 C . 中华民族 D . 日本侵略者
人类在发展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下面归纳正确的是(    )

1840年—1901年

屈辱岁月,悲壮抗争

1931年—1945年

民族危机,全面抗战

1949年—1956年

巩固政权,民主革命

1979年—2017年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③
2017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把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关于这一要求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进一步还原历史事实,告慰先烈英灵 B . 强调抗日战争的艰难,凝聚民族精神 C . 突出反法西斯的贡献,提升中国形象 D . 突出全面抗战的价值,升华爱国热情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这表明抗日战争(    )
A .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 捍卫了国家领士完整 C . 促进了国共政治和解 D .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材料三:2013年9月,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专著《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反响。

  1. (1) 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
  2. (2)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
  3. (3) 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说说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盟友”?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同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胜利 C . 中国在反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完全胜利 D .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   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划线部分应选(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二八”事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近代以来)一次次的斗争,都不幸地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复兴中国的梦始终未能实现……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复兴中国的梦想开始成为现实。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习.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作出了怎样的努力?
  2. (2) 材料一的“新的大事变”是指什么?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3. (3)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的理解。
  4. (4) 材料三中习.平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以什么启迪?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C

七七事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

百团大战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威望

A . A B . B C . C D . D
一种口号,一段历史,一种情坏。
  1. (1) 根据材料中五四运动的口号写出运动爆发的原因
  2. (2) 一二・九运动口号中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后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3. (3) 上述哪一次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4. (4) 青年学生是这两场运动的先锋,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一种精神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 .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列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
A .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 . 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 . 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 . 结果:得到和平解决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农民革命主力]

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农村坚实阵地]

材料二: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 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农业·发展基础]

材料三:

1979年《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就全国而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目前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等,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1. (1) 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
  2. (2) 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3. (3) 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   件

   影   响

A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

1937年

七七事变

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1941年

莫斯科战役

根本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D

1943年

开罗会议

会议讨论将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A . A B . B C . C D . D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平型关战役 D . 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