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知识点题库

下图反映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以下内容属于国统区经济上陷入崩溃境地的有(     )

①实行特务统治                  ②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

③实施独裁统治,压制民主        ④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土地分配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 B . 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C . 土地分配不均 D . 土地全部被地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收集整理材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请仿照示例,根据提示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

【示例】按时间分类,可分为:改革开放前:图一、图二、图三  改革开放后:图四   

  1. (1)  按对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影响分类,可分为:

    促进农村生产力或农村经济发展: 阻碍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发展:    

  2. (2)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你认为这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一次“分田”:

    第二次“分田”:

    两次“分田”最大的不同是: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认同。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从而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    )

A . 发生的背景 B . 艰难的历程 C . 重大的意义 D . 胜利的原因
“父亲带回一个全家兴奋不已的消息,我们从地主家分得了四亩水田、一些农具和两间房屋……”。这段回忆记录的事件是(    )           
A . 成立了新中国 B . 进行了土地改革 C . 加入了人民公社 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 . “文化大革.命期间 B . “大跃进”时期 C . 土地改革时期 D .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中最有意义的是(    )           
A .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 .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B .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C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歌剧《白毛女》(下图)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    )

A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 . 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三大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C所示的战役名称填人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材料二:1948年冬,陈毅赋诗《记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材料三: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1947年,人心向背正急剧变化,这是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

  1. (1) 将材料一中A、B、C所示的战役名称填人题后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2. (2) 材料二描述是哪场战役?说说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3. (3) 材料三中所说的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
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专题是(    ) 
A . 国民革命 B . 十年内战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其中1952年的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提高53.5%。农业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B . 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C . 地主支持新生政权 D . 推广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 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D . 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查询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信息,下列文件中最适合的是(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共同纲领》 D . 《双十协定》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 .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 . 解放区的作战方针正确 D .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失人存地,人地皆失。”正因如此,战争的形势逐步向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方向发展。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历经艰难的一年,又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1947年,解放军由被动逐步转为主动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最根本原因。1947年国共双方势力如何实现历史性反转?

材料二: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1947年,对党中央与毛.泽东而言,是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举例说明。
  2. (2) 材料二描述的战争是哪场战役?指出这场战役有什么特点。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     )
A .   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修改宪法草案 C . 整编军队 D . 召开国民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