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知识点题库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


A .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 .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光明日报》2012年4月20日撰文:“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正式提出这一“转向”是在(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四大

【情系互联网】

材料一: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2月16日至12月18日在乌镇举行。有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地区)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全球互联网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会议,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相关链接:浙江乌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一个因与互联网结缘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镇,向世界递出了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靓丽名片。

材料二:“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平主席发出坚定的“中国声音”,引起会场内外热议。

材料三:随着互联网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旧的消费生态正在发生变化。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共筑消费新生态”,晚会曝光了“饿了么”、“车易拍”等12个欺诈案例,其中除了假牙、红参、食品和电烤箱之外,几乎都与互联网有关系,这是最具互联网思维的315晚会了。

  1. (1) 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说明了什么?  构建“命运共同体”深深根植于我国什么传统文化精髓?

  2. (2) 根据相关链接,结合材料一及图1,2简述乌镇发展旅游业优势。

  3. (3) “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体现党和政府怎样的执政理念?上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共筑消费新生态”?

G20峰会给杭州带来了打造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机遇。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提升对外贸易核心竞争力,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该举措的背景有(    )

①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②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规律

③“走出去”是杭州发展的根本基点   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    )       
A .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设立经济特区 C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 . 实施863计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外资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住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等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1) 至20世纪末我国设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个?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 . 经济特区 B . 特别行政区 C . 民族自治区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无疑是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孙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20世纪初,他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之后他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结成一个联盟。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审时度势的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调整了国家政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1. (1) 为什么孙中山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会屡遭挫折?并结合当时情况指出新的力量指哪个政党?
  2. (2) 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
  3. (3) 列举在革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方面邓.小平审时度势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或思想理论?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下列最能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特征的是(    )
A .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B .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C .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 .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瞩目
制度的变革将直接影响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舍平城定洛阳,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材料二: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舰队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激化了日本国内矛盾。为此,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领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改革措施,从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材料三:

  1. (1) 材料体现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2. (2) 结合材料二,说说为什么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 (3) 年代尺中的B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会议是(   )
A . 遵义会议 B . 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 C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的会议是 (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三大 D . 中共十四大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不惑”后的再出发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1. (1) 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年代尺中建国前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2. (2) 我国在A时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请各例举一史实。
  3. (3) 面对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关于如图所示的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 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 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 . 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唱响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年代尺:

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人民收入情况

项目

国内生产总值(亿)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5

165

332

2019年

990865

16021

42359

  1. (1) 从新纪元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2. (2)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3. (3) 结合材料,从至少两个角度谈谈你对“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理解?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
A . 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 . 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 .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 . 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小军同学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据此,他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

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1954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195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成立

1966年7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1996年,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在台湾海峡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联合实弹演习

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轰- 6K"飞机赴南海战斗巡航

A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 . 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的强大力量 C . 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