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知识点题库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由相互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个整体。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没有到达印度洋的航海家有(    )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艘命名为“凤凰号”的帆船沿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航行,他们最远可到达(    )


A .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 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 . 红海和地中海一带    D . 地中海和欧洲一带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    )


A . 南非好望角       B . 地中海沿岸地区 C .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 南海周围地区
下面对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 B . 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C . 最远航行到红海沿岸和地中海沿岸 D . 比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假如你穿越时空,跟随下列航海家的船队航行,最先到达东方的是(  )​

A . 迪亚士 B . 哥伦布 C . 麦哲伦 D . 达·伽马
600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海洋第一人”的历史人物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迪亚士 D . 郑和
历史上,中国和欧洲曾先后进行过远洋航海活动。读下面两幅航海路线图,回答问题。

  1. (1) 图1的A;B;C;D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远航航线的是

  2. (2) 从图2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 (3) 据图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共同点。

某校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下列人物与诗句“七渡重洋使亚非,长风万里鼓帆催。远航带着文明去,满载和平友谊归。”搭配最合适的是(    )

A . 唐玄奘 B . 郑和 C . 鉴真 D . 张骞
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B . 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 .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陈文斌在《品读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等输入中国”。下列历史事件能促成这一文明现象出现的有(   )

①郑和下西洋     ②玄奘西行      ③西学东渐      ④鉴真东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义新欧班列途经地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这里全年降水较(填多或少)。

  2. (2) 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

  3. (3) 列举新航路开辟前,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14年中国甲午马年,回望120年前的甲午年,中日海军一战,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以下是电影《甲午大海战》中的经典台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镜头一:“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1877年福州船政学堂幼童留学欧洲

镜头二: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君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

——邓世昌

镜头三:历史上的每一次大海战,都将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

——纳尔逊(英)

  1. (1) 福州船政学堂的幼童留学欧洲,得益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中的旗号是对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 (2) 郑君向大海深处驶去指哪一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中的“甲午大海战”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 . 宣扬中国的国威 B . 促进资本的积累 C . 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 D . 加快美洲的发展
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 . 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 C .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 . 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黄金为目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的航海时间比甲早了近100年           B . 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 . 航行目的都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D .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文明交流
在历史长河中,船承载着一段历史,更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列举一则史实,佐证“这些中国船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的。
  2. (2) “1840年英国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蹒跚走入近代。”请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 (3) 上述材料对于我们扬帆复兴之船有何启示?
历史认识是多元化的,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世纪两次远航(示意图)

材料二:对于同样的航海者,东南亚对此却有不同的态度

有一块墓碑这样篆刻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当地部落首领)在此击溃西班牙侵略者,击毙其统帅麦哲伦。

有许多寺庙、港口和城市:以“三宝”命名。

材料三:许多历史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观点二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厚远薄来”,导致“库藏为虚”,被视为耗民伤财之举。——摘编自[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观点三

“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1. (1) 图中甲,乙航线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东南亚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3. (3) 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证。
下图是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路线图。这两次远洋航行的共同点是(    )

①增进了各地区的了解    ②有利于各地区的交流

③都具有开拓冒险精神④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读下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 . 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 C .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 . 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