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

A .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 . 可以用电灯照明 C . 坐飞机长途旅行    D . 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有利条件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②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③拥有广大殖民地          ④机器工厂的出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在古代,东方先进、西方落后;从近代开始,却是西方先进、东方落后。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文艺复兴运动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资产阶级革命  D . 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史学家往往依据自己的标准,选择和研究事件。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目录,体现了研究者眼中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应分别属于目录中的哪一章?

    第一编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一章  封建制度末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章  理性时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发展

    第三章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第四章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开明君主制

    第五章  近代早期的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章  十七、十八世纪的国际关系和拿破仑战争

    第二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三编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 (2) 如果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题整理史实,应包括18世纪六十年代的哪些史实?“工业革命”在这一主题下,应强调哪些成果? 

  3. (3) 下面是《全球通史》中的第二十章的目录,你认为“战争的根源”是什么?其中,第四 应讲述什么具体内容?目录反映了本章叙述的视角是什么?

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得益于(   )       

A .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 火车机车的发明 C . 瓦特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D . 电力的广泛运用
近代世界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交融与联系”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结束孤立】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行销世界】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图

【对峙发展】

材料四  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

  1. (1) 材料一、二中关于“世界历史”开端的两种观点,所学教材支持哪一个?   
  2. (2) 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其哪一行业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对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 (3) 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在当今世界交融与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下我国应如何应对?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展开工业革命,引发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
A . 珍妮机 B . 火车机车 C . 发电机 D . 内燃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

材料二: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材料三: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材料四: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二反映了这一事件的什么影响?
  2. (2) 材料一说明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促使这一生产方式形成的关键发明是什么?
  3. (3) 分析材料三,1870到1913年期间经济发展最快的是哪个国家?这个国家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皮洛夫所提要求的实质是什么?此后,为实现其要求以德国为核心形成了哪一侵略集团?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C . 促进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770年—1840年间,英国工人的日平均生产率约提高了20倍,棉纺工人的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的266倍。这说明了工业革命的哪一重要影响(    )
A . 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 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 . 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出现 D . 引起了人类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7世纪末,英国引发技术发明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英国具有雄厚的资本 D . 手工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商品生产的需要
“18世纪英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太的利润”。“廉价的煤炭”可以利用得益于哪项发明(    )
A . 飞梭 B . 骡机 C . 改良蒸汽机 D . 水力织布机
了解历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至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至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古代曾为整体世界形成作出重大贡献,请列举科技方面的一例史实加以佐证。
  2. (2) 结合上述曲线图分析中国和西方科技的发展趋势,说明导致16世纪以后西方科技发展趋势的原因。
  3. (3) 请依据材料二、三,梳理两则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某校初三(1)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课本剧《交通的革命》他们设计的情节不合理的是(   )
A . 美国人首先造出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 B . 史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C . 卡尔.本茨向人们展示他制造的汽车 D . 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过程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工序。”这种新生产制度是(   )
A . 手工工场制度 B . 工厂制度 C . 手工作坊制度 D . 家庭生产制度
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 . 新航路开辟 B .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 . 工业革命 D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下图是一幅关于电气时代来临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火车的发明者是英国机械师瓦特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电气时代

③19世纪后期,美国后来居上,率先实现电气化,工业发展势头超过了英国

④英国、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英国.领航]1700年英国煤产量只有260万吨,1795年就超过1000万吨,1854年则达到6000万吨;1740年英国的铁产量只有1735吨,1791年则达到125079吨,1861年增长到380万吨。——摘编自任世江《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美国.追赶]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资本投资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业,就有七美元投入到农业方面;全国劳动力有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而到1900年,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由1860 年的33%增至58%;60%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业生产。——摘编自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东方竞渡]面对工业革命大潮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在19世纪中后期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扶持私人工商业;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一些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由官方开办辅助于军事工业的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历史与社会》

  1. (1) 结合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指出这一时期英国煤铁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
  2. (2) 这一时期美国在生产领域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变化的原因(从政治、科技两个角度分析)
  3. (3) 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洋务运动却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的命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你认为当时的中国可以从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鉴哪些经验?
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革。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成就有(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