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知识点题库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惨败与法国的迅速败亡的相同原因是(     )


A . 长期对侵略者推行绥靖政策  B . 不适应侵略者的突然袭击 C . 遭到了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进攻   D . 国内军事物资不足
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①《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②珍珠港事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③古巴导弹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④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 : 《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1. (1) 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及影响。你如何理解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   
  2. (2) 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哪两次重要的发展?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 (4) 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图B战役发生在1942年12月7日,那天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___

材料二:“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美国、英国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将大量的战略物资运送到中国,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 请将材料一的空补充完整,这个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性的影响?
  2. (2) 材料二表明二战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组建了什么同盟?该同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 (3) “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是哪次会议的决定? “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始于哪一事件?
  4. (4) 结合教材,请说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 全面抗战开始 C .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

材料二: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对日宣战。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材料三:为了抵抗法西斯侵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作出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成立联合国的决定,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1. (1) 简评慕尼黑阴谋。
  2. (2) 材料二中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几个标志性事件,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
A . 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 . 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图片,同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了抗战时期民众的什么心声?图二所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这次战事对中国的抗日有什么影响?
  2. (2) 概括指出图三中炮火中的阅兵式出现的背景。这次红场阅兵有何意义?
  3. (3) 图四《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组织的建立?此后,签署宣言的国家加强了政治,上的互相合作,军事上的互相配合。请各举一史实。
  4. (4) 以上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重大史实

结论

莫斯科保卫战

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

中途岛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胜利结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941年6月22日3时30分,德军在东线从黑海至波罗的海的整个正面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长的告德国人民书中力图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解释这一新冲突的必要性。“这一新冲突”是指(    )
A . 突破马奇诺防线 B . 德国空袭不列颠 C . 太平洋战争爆发 D . 苏德战争的爆发
这是对二战期间某次事件的评价:“没有一个人曾料到日本人竟敢以如此罪大恶极的方式侮辱美国的威力……大家立即团结起来,一致支持总司令罗斯福。“该事件是(   )
A . 七七事变 B . 偷袭珍珠港 C . 诺曼底登陆 D . 中途岛战役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记载:“12月7日,星期日,在首相别墅,我的美国客人──无线电收音机中──九点钟的消息:日本进攻美国。”这段回忆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A . 阿拉曼战役 B . 不列颠之战 C . 中途岛战役 D . 偷袭珍珠港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中一条内容: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击行为。促使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
A . 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 . 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 . 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 . 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苏联人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重温世界人民不屈不挠反法西斯战争的壮丽史诗,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不列颠之战是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 . 开罗会议着重研究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处置德国问题 D . 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某校九年级(1)班以“20世纪的战争”为主题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战争,下表是该组同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20世纪主要战争比较表

名称

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31年-1945年

1939年-1945年

全面爆发的标志

卢沟桥事件

不列颠之战

重大战役或事件

贺胜桥战役

马恩河战役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

结果

中国胜利

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第二小组运用图片资料研究战争。下列是他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第三小组以史为鉴,关注时政。他们收集整理了新华社近期有关日本对二战态度的材料。

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约150名日本议员参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内阁两名阁僚参拜了供奉有l4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首相安倍晋三当天通过代理人以自民党总裁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祭祀费……受到中国、韩国和其他邻国强烈反对。

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由民主党近年在努力寻求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中关于记述历史事件时顾及亚洲邻国的“近邻诸国条款”……如果修改这一标准,日本的“侵略””压迫”和“出兵”会分别改为“进入”“镇压”和“派遣”。

  1. (1) 表中比较的内容有三项错误,请你找出并改正。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
  3. (3)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出当前日本社会怎样的政治动向?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中国政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将用哪些史实驳斥这种言论?(两例即可)你会对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向目方提出怎样的建议?
下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记住12月7日!”这张图片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的历史事件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 . 德国突袭波兰 C . 苏德战争爆发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行为判析题
  1. (1)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2. (2) 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3. (3)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4. (4)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5. (5)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我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影响之间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影响

莫斯科保卫战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珍珠港事件

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

诺曼底登陆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德黑兰会议

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兹特正式对日宣战。”完成问题。
  1. (1) 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的原因是(   )
    A . 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 . 国民政府曾对日本抱有幻想 C . 日本停止对重庆的轰炸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建立
  2. (2) “侵略者之日本对美国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中途岛海战 B . 诺曼底登陆 C . 偷袭珍珠港 D . 阿拉曼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