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知识点题库

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②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僵化的体制,取得了一些成绩

③根本改变了苏联僵化的体制

④多种因素最终导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 .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切富农甚至借机拿起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踉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大国崛起》

材料三: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这一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推算一下苏联共存在了多久?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 . 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 . 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 .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 . 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五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这句名言,把人类的解放事业寄托于无产阶级身上。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论俄国革命》

材料三: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无产阶级所要完成的“人类解放事业”是什么?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所做的具体实践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回答:列宁所说的“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3. (3) 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请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   
某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同学参考了《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北约与华约变化的前瞻》《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等文献资料。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 . 全球化迅速发展 B .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 亚非拉国家的振兴 D .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A . 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 B . 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C . 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 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这种看法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B . 欧盟成立 C . 科索沃战争爆发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 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 .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 .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    )
A . 冷战开始 B . 苏联解体 C . 东欧剧变 D . 经济危机
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A . 苏联解体 B . 东欧剧变 C . 海湾战争 D . 科索沃战争
苏联解体之后,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
A .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 .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局 C .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 . 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1) 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 (2) 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 (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Z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1) 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 (3) 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揭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一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③东欧剧变——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朝代的终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材料中“红色帝国倒塌”的根本原因是(    )
A . 戈尔马骄夫的改革 B . 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 C . 八一九事件 D .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 .    原因 B . 过程 C . 目的 D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