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知识点题库

第一个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的国家是(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苏联 D . 法国
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的事件是(     )


A . 华约组织解散   B .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C . 东欧剧变   D . 苏联解体
1992年,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写的国名应是(  )


A . 沙皇俄国 B . 俄罗斯 C . 苏维埃俄国 D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

(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

(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

(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       

A . 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B .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C . 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改革步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
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结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 . 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 . 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 . 帮助本国度过了严重危机 D . 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
1991年12月底,随着苏联解体,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 “八一九”事件爆发 B . 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C .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 .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 B .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 C . 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 .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 苏联政局动荡 C .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 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1. (1) 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 (2) 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其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有(    )

①常规武器    ②轻工业    ③航天技术    ④新兴产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感受到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应是(    )
A . 苏联 B . 美国 C . 俄罗斯 D . 法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    )
A .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有优越性 C . 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 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