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对峙 知识点题库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 遏制共产主义  B . 称霸世界  C . 稳定资本主义世界  D . 扶植反动势力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材料中的“自由国家”指的是(     )

A . 资本主义国家    B . 发展中国家    C . 社会主义国家    D . 亚非拉国家
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外交战略,重返亚太,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冷战思维引入亚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 (1) 概括指出材料一的核心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你能判断出这是什么计划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协助西欧走上“复兴道路”的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   )       

A .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 .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 . 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 B .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D .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最先发出“冷战”信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材料二: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三: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指什么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远航探索”对世界有哪些影响?   
  4. (4) 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请从你身边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一例加以说明。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    )

史实

推论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21年-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

标志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峙局面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

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的格局正式形成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
A . 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 . 宣告“冷战”开始 C . 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 . 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
如图所反映的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上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这个事件是(  )

A . 中东战争 B . 古巴导弹危机 C . 科索沃战争 D . 苏联占领阿富汗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       
A . 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 . 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D . “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
二战以后,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走向两极对峙,对“冷战”政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用除直接武装进大以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 B . 用局部“热战”打击亲苏势力 C . 用“马歇尔计划”扶助西欧经济 D . 组建北约组织,并积极东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他们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美国的“援助”指的是(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成立欧共体
1949年9月和10月,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别成立。这标志着(    )
A . 冷战序幕揭开 B .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C . 冷战正式开始 D . 美苏全面冷战对峙格局形成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几次大的变动。如图反映的是(    )

A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 B .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峙 C .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 欧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峙
图示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现象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关于下面这幅图示,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暂时的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 两强的对峙:同盟国与协约国 C . 剧变:苏联解体 D . 暂时的局面:多极化趋势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丘吉尔发表“铁幕”杜鲁门美国援助西欧各国北约成立演说在国会上发表演说

A . 美苏争霸 B . “一超多强” C . 多极化趋势 D . 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苏联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战后敌对关系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苏两国综合国力势均力敌 B .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 C . 美国企图发动新的世界大战 D . 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某同学在学习下列历史事件,其共同主题是(    )

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成立北约组织   ④成立华约组织

A .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 霸权主义的推行 C .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 区域集团化的加快
下面年代尺所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 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C .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 欧洲走向一体化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知识链接: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该计划客观上对西欧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作用,实质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A . 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 . 都超越了社会制度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 . 都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 . 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