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程缓解了京津冀豫的生产生活用水短缺现象,让沿线约6000万人喝上了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

材料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正式实施。各地按照新环保法处罚违法企业,如宁波查处某偷排污水企业,该企业主被行政拘留;北京丰台区环保局针对一食品企业水污染物超标排放,开出了北京市有史以来单笔最大罚单,罚款额达390万元。

  1. (1)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存在哪些水资源问题?

  2. (2) 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哪一项措施?分析该工程能够建成的原因

  3. (3) 材料二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什么治国方略?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最尖锐的发展阶段出现在(  )


A . 史前社会    B . 农业社会       C . 工业社会       D . 后工业社会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 . 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B . 高山雪线下降 C . 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D . 大陆海岸线变短
由于大气污染严重,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环境的质量.下列有关空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质量的高低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B . 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C . 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高 D . 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不会污染空气
时过境迁,家园的依稀,故土的远去,牵动着人们缕缕乡愁。下面是中学生小楠写的一首《乡愁》,请你品读。

小时候,乡愁是一朵白云,我在田野里,小鸟在碧空里

长大了,乡愁是一片绿地,我在高楼里,小草在书本里

后来啊,乡愁是一滴清水,我在沙漠里,小溪在梦想里

现在啊,乡愁是一缕空气,我在雾霾里,蓝天在记忆里

未来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不再有那乡愁的叹息

  1. (1) 你认为小楠愁的是什么?
  2. (2) 你认为如何让妈妈不再有乡愁的叹息?
  3. (3) 你心目中的美丽家园是怎样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2月份H市气质量指数(部分)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PM2.5指数

180

240

195

340

395

398

304

注:PM2.5指数0—100优良、101—150轻微污染 、151—200轻度污染、201—250中度污染、251—300中度重污染、301—500重污染。

材料二:2016年1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另据数据测算,在电力生产中,我国火电约占七成,水电、风电、核电占比不足三成;在燃煤发电中,每生产1度电,就要消耗0.4千克标准煤,排放0.997千克的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远高于水电、风电、核电生产带来的污染。

  1. (1) 有人说环境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你如何理解?
  2. (2) 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环境问题,需要与解决资源问题结合起来。请结合材料二用PRED的关系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已经从一句口号逐步演变为人们身体力行的日常行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

①就是要求我们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近年来,沙尘暴频发,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经济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 B . 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C . 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D . 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每年的9月22日是全国无车日,我国设立无车日的目的是(      )

①改善空气环境       ②缓解交通压力      ③取消私人汽车       ④倡导绿色交通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下图为我国2016年1月7—13日雾霾日数实况图。

  1. (1) 根据对雾和霾的介绍,总结雾和霾两种天气现象的异同点。
  2. (2) 改善雾霾天气的关键是减少污染源。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谈一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对空气的污染从而减少霾的出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下图显示,洞庭湖发生了怎样的变迁?这种变迁给长江防洪工作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2. (2) 针对洞庭湖的变迁,有人说:“在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围湖造田可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看图表,回答问题。

  1. (1) 图表一反映出了我国怎样的大气环境状况和变化特点?
  2. (2) 我们从图表二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3. (3) 请你为脱贫攻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我省各地打响了全民参与的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各级政府有“制”也有“智”如实施《水环境保护条例》、采用水质检测仪等,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要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B . 应发挥科技在治水过程中的作用 C . 须把水环境治理纳入法制轨道 D . 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彻底消灭劣V类
观察洞庭湖变迁图(图),据图分析造成洞庭湖水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降水减少  B . 围湖造田 C . 南水北调 D . 毁林开荒
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回答小题。

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1. (1)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特征是(    )
    A . 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渐减少 B . 经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 C . 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D . 产业结构通过调整逐步得到优化
  2. (2) 根据表格,为了更好的实现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的国策和战略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

    ②对外开放

    ③一国两制

    ④节约资源

    ⑤环境保护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
2018年4月26日,习总书记查看长江沿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考察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把脉长江经济带建设。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总书记指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保护生态环境须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B . 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C . 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D . 要将环境保护摆在一切工作的首
创建美好家园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连相坐之法,弃灰(垃圾)于道者黥。(黥,是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

——《汉书·五行志》

材料二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与之同罪。)

——《唐律疏议》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保大事记

  1. (1) 上述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这一问题?
  2. (2) 材料一、二中古代政府的做法,对于我国现阶段治理这一问题有什么启示?
  3. (3) 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是新中国环保事业起步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前新中国的环保事业未曾起步发展的原因。
  4. (4) 材料三表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为了助力这一发展战略,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有(    )

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②固体废弃物排放

③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业废水排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浙江是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2005 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平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就要(     )  
A .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B . 抓好脱贫攻坚,推进全面小康 C .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D .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
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②固体废弃物排放 

③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业废水排放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