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题 知识点题库

下面是某同学通过调查撰写的一篇介绍家乡的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南浔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湖州市东部。地理坐标:北纬30°52′~30°53′、东经120°25′~120°26′。

    南浔于南宋淳祐末年(1252年)建镇。明万历至清代中期为南浔经济繁荣时期。

    南浔——水乡孕育的城镇。这里有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园林……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对水乡旖旎的景观作出了描述,如“港汉纵横入水乡,菱歌隐隐起迥塘”“浔溪溪畔遍桑麻,溪上人家傍水涯”“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水是南浔的脉络,水是南浔的血液,水是南浔的灵魂,水是南浔的柔情。两千五百年的小河水依然清澈地流淌,沉浸着历史、岁月和风雨洗礼的南浔水乡,依然如一位纯洁秀丽的小家碧玉,淡淡洋溢着清秀、典雅、端庄的非凡气质,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1. (1) 南浔位于。(填低纬度、中纬度或高纬度)

  2. (2) 南浔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3. (3) 乙图的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4. (4) 从材料中我们看出:南浔因水而建,因水而美,因水而富,水是南浔的血液和灵魂。为防止我们的家乡由甲图的“年年有鱼”变为乙图的“一览无‘鱼”’,你能做些什么?

下列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 B .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C . 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D . 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开始饮用长江水。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
A . 资源分布地区不平衡的问题 B . 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问题 C . 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D . 资源科学利用不够的问题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城市的标志性难题,如北方的北京,天津,而近年来南方城市也开始受到雾霾的影响。雾霾危害性大,如诱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患癌症的风险增高、易发生交通事故等等。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雾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1. (1) “雾霾”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解决“雾霾”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哪一项基本国策。
  2. (2)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述“雾霾”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3) 请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说说能为解决“雾霾”问题做些什么?
2017年1月1日起,嘉兴市区三环以内禁止燃放、销售烟花爆竹。为此,市区南湖街道发起“‘双禁’公益腰鼓”活动,通过公益腰鼓队送祝福的形式,免费为家有喜事的居民朋友营造喜庆的氛围。双禁政策的出台,从环境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因为(    )
A . 可以减少噪音,享受宁静空间 B . 无需点燃明火,减少火灾隐患 C . 禁止烟花燃放,减少大气污染 D . 不拘泥于形式,更加节俭有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不散,导致漕运停止,京城粮食告急。

——摘编自《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经历了两百多年急速发展的英国,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政府于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规定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摘编自《现代启示录:1952年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 (1) 材料一中,“霾灾”属于哪一类的环境问题?依据材料分析,该类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危害?
  2. (2) 造就了两百多年英国工业急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的做法给我国治理雾霾问题带来了哪些启示?
2016年嘉兴市开展以工业废气治理、交通尾气治理、城乡烟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淘汰燃煤小锅炉1600台,实行全行政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废弃物。对此举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②有利于彻底解决我市空气污染的问题

③是我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

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做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当前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 气候变暖 B .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 . 三废 D . 酸雨
看图表,回答问题。

  1. (1) 图表一反映出了我国怎样的大气环境状况和变化特点?
  2. (2) 我们从图表二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3. (3) 请你为脱贫攻坚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位于黄河流域的毛乌素沙漠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但经过60多年的治理,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下列治理措施中,毛乌素可能采用的有(  )

①参加实践,植树种草

②防风固沙,呵护生态

③减少污染,监督举报

④引水拉沙,引洪淤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部明确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精准聚焦”“协同推进”和“优化服务”这20字原则,并要求牢记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职责,坚决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此,以下做法不当的是 (   )
A . 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B . 要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C . 坚持环境保护这个中心不动摇,积极落实环保国策 D . 加大环保督查力度,加快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18年8月龙游县姜席堰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姜席堰充分利用“S”形河湾、江心沙洲等自然条件,实现了引水、排洪、通航等功能。这一创举充分体现的理念是(   )
A . 可持续发展 B . 因地制宜 C . 优势互补 D . 绿色发展
21世纪初,我国已经进入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保持经济快速发展难度加大,资源环境的制约也更加明显。这种“成长的烦恼”和“制约的疼痛”,浙江最先感受到。作为经济大省、出口大省,于内,浙江水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以上材料主要说明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 . 生态破坏 B . 水土流失 C . 环境污染 D . 荒漠化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大量快递垃圾的处理成为一个棘手问题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 . 经济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 B . 垃圾分类是根本解决方案 C . 限制网购规模是有效出路 D . 快递绿色包装是大势所趋
2018年6月11日,生态环境部启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覆盖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负责人表示,当前这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继续改善,但个别地区污染仍然较重。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1. (1) 当前这些重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
    A . 水土流失 B . 土地荒漠化 C . 水体污染 D . 大气污染
  2. (2) 为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下列哪些做法符合题意(    )

    ①退耕还林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禁止开车    ④禁止焚烧秸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近几年中国先后出台了60余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坚决向污染宣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具备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这一系列做法体现了( )

①我国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发展首位    ②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③我国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④对环境的保护要纳入法制的轨道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这一做法(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②会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④体现了国家重视环境治理工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19年起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B . 彻底解决了我国“垃圾围城”的现象 C . 从根本上遏制了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 D . 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活水平
材料一:美国宇航局公布一则消息:中国植被增加量占过去17年全球植被总增加量的至少25%,42%源于植树造林工程。让全世界再次见识了中国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做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

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材料一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写出两条即可)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库布齐地区曾经是“不毛之地”的主要原因(自然、人为两个角度作答)。
  3. (3) 结合相关链接谈谈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给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2020年全国两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这是因为(    )

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能迅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

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③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建设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