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替的时序 知识点题库

读中国历史记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

A . 唐——京杭大运河 B . 清——宣政院 C . 元——创立行省制度 D . 明——金瓶掣签制
图4为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据图回答小题。

  1. (1) 图中a、b、c、d所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秦、西晋、北宋、元 B . 东汉、北宋、南宋、元 C . 唐、北宋、南宋、元 D . 西汉、唐、南宋、清
  2. (2) 关于a、b、c、d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a朝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②b朝收复台湾岛并设置台湾府

    ③c朝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d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读年代尺,完成小题

  1. (1) 年代尺中各序号表示的朝代,正确的是(    )
    A . ①隋③北宋 B . ①北宋②唐 C . ①唐②北宋 D . ①西魏③金
  2. (2) 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是(    )
    A . B . C . D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甲骨文等文物,我们可以了解我国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秦朝 D . 西汉
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你能从下面两幅地图中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图片_x0020_29

亚非文明发源地

图片_x0020_30

欧洲文明发源地

A . 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B . 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C . 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D .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有人说,要了解中国历史,两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据此回答小题。
  1. (1)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定都西安的朝代有(    )

    ①西汉     ②隋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与磨难的城市。以下历史事件体现该观点的有(    )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清朝设立京师同文馆     ④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舟山有座古楼一一御书楼。1687年,皇帝改“舟山”为“定海山”。两年后,定海知县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    )
A . 唐明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的部分科技、文化成就

朝代

成就

影响

西汉

造纸术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

北宋

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

北宋

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1. (1) 完成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并根据上表谈谈你对中华文化的认识。
  2. (2) 根据上表信息,你认为当代青少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华文化?
秦、隋、元是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似点,主要表现为(    )

①都是由汉族人建立的统一政权    ②都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③都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④都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有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在《史记》

材料四: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从牛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1.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该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家思想?
  2. (2)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该变法的具体措施。
  3. (3) 这次变法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趋势。请问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这项生产技术大致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出现使当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看图回答问题

文明古国分布图               甲               乙             丙

  1. (1) 甲、丙这两种文字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产生于哪个文明古国?(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2. (2) 乙、丙这两种文字分别写在什么材料上?
  3. (3) AB与EF地区相隔遥远,哪个地区(具体名称)的人们对AB与EF之间的文化交流贡献巨大,请用史实加以证明。
宋代汪洙《神童诗》写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从中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促成了社会重学风气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改变了个人命运
观察下图汉画像砖《牛耕图》,我国古代牛耕技术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牛耕技术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见证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的诞生。在历史上,曾把它作为都城的是(    )
A . 东周 B . 东汉 C . 南宋 D . 东晋
图3的作者被誉为“后画中九友”。他就是出生于衢州龙游的(   )

A . 余绍宋 B . 方光焘 C . 毛子水 D . 赵友钦
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是(    )

A . 南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某历史探秘社团选用下列四图及相关知识制作PPT作为小组学习成果的汇报,最能反映该小组探究主题的是 (    )

A . 古代农业的发展 B .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C . 古代科技的发展 D . 闭关锁国政策
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不断发展的各民族服饰习俗,就是文化互鉴交融的历史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旧唐书》

材料三: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自汉族服饰中的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满族服饰后,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至今旗袍仍受中国女性喜爱,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1. (1) 与图1相比,图2中的服饰有何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什么内容?
  2. (2) 材料二以不同方式展现了服饰礼仪之美,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民族文化互鉴交融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

A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 .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