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替的时序 知识点题库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粱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这段《三字经》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是(    )
A .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B . 开放革新的时代 C . 农耕文明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授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材料三: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1. (1) 以上两则材料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历史背景?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方面的改革?这方面改革的具体内容怎样?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改革中的哪一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所描述的改革内容在本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绍兴名称演变:夏称於越;后建越国;公元前222年,被称为会稽郡;1131年,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可见“绍兴”这一名称应始于(    )
A . 春秋 B . 秦朝 C . 北宋 D . 南宋
中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反应的历史现象的本质是(    )
A . 王导、谢安两大家族败落 B . 东晋盛行的士族制度衰落 C . 唐长安“坊”中官民杂居 D . 隋末农民起义扫荡士族势力
观察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表一:

年份

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

1720年

181600千克

1800年

10442000千克

表二:

时期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600万两/年

  1. (1) 表一和表二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格内的情况?
  2. (2) 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繁盛景象?并举例说明。
唐朝、元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繁荣强盛的朝代。下列属于它们两个朝代的共同特点的是(    )
A .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 . 都属于比较开放交融、中西互通的朝代 C . 都首创了先进的政治制度管理天下 D . 都设立机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 . 商朝、秦朝、三国 B . 隋朝、唐朝、元朝 C . 商朝、唐朝、明朝 D . 秦朝、唐朝、十六国
下图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    )

①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

②宋元时期中国在科技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③中国在明清时期科技发展迟缓,逐渐被西方所超越

④中国古代科技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农学领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内涵丰富, 且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下表所列信息, 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宣政院; 转轮排字盘; 《马可ž波罗行纪》

“天可汗”; 《金刚经》; 鉴真东渡

西域都护府; 《史记》; 丝绸之路

改土归流; 《农政全书》; 郑和下西洋

A . ①④③②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②①④
年代尺是梳理时序、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图2的年代尺,回答问题。

  1. (1) 我国疆域版图最大的朝代序号是(    )
    A . B . C . D .
  2. (2) 与 A、C 阶段相比,B 阶段历史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B 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 . 游牧文化为主 B . 国家实现统一 C . 开放革新时代 D . 多个政权并立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中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了黄金面具等500多件重要文物。这一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②古蜀文明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泉

③文物是解码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   ④研究古蜀国历史有了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读下表,活合甲外的说法具(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农业科技进步 C . 每外贸易扩大 D . 南北政权对峙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查找史书 B . 网上搜索 C . 考古发掘 D . 神话传说
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曲辕犁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一整理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犁耕技术的变化及影响。
  2. (2) 综合两则材料,论证“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构建历史知识结枃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如图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建构的时空定位,其中②的特征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 . 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古代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制度,下列制度至今还有部分保留的是(   )

①科举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文明互碰撞,互利与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19世纪欧洲与中国科技对照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一系列的科技发明,带动了西方各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深深影响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使18-19世纪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但“东方巨龙”却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沉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统治者的这句话可见其原由。最终在西方的炮火下,中国逐渐陷入深渊。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0世纪以来古代欧洲和中国科技变化的趋势。
  2. (2) 阅读材料二,分析“东方巨龙”陷入“沉睡”的原因和影响。
  3. (3) 世界上任何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请根据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文明碰撞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
2022年虎年春晚,《只此青绿》舞绘宋代王希孟名画《千里江山图》,成为整台节目的爆点。王希孟所处的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说法不符合宋代特征的是(   )
A . 高度集权  文人治国 B . 制度创新  国家统一  C . 科技先进  文明发展 D . 政权并立  文化交融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据此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①清初,议政王大臣有非常重要的权力

②军机处的设立削弱了议政王大臣的权力

③清初,国家权力掌握在满汉士族手中

④军机处是清时期军国大事最后决策机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这一制度(    )

①开创于古代西汉时期

②唐时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明清时采用八股取士

④1901年被清政府废除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