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里的“它”是指该名人研制的(    )

A . 电动机 B . 发电机 C . 计算机 D . 蒸汽机
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以下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

A . 发电机、火车、飞机 B . 汽车、飞机、火车 C . 轮船、飞机、火车 D . 汽车、飞机、电话

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

    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2. (2) 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它与上一小题中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

  3.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

斯塔夫里阿诺斯: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堑《多极世界和为贵一兼评享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1. (1) 请用我国明清时期以来的两例史实来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句话的。
  3. (3) 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分析,请你用一句话谈谈对“文明成就”的认识。
如今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方便、省事、快捷,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应该感谢(    )
A . 电话的广泛应用 B . 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应用 C . 航天技术的应用 D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仔裤是当今人们熟悉的服装,是根据19世纪50年代美国西部牧民所穿裤子改造而来,选料多为粗棉布,非常耐磨耐脏。

材料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主要帝国主义列强国力比较表.

项目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0年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1

2

4

3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

3

1

4

2

材料四:(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1) 图中①和②是美国的两个农业带,其中能够为牛仔裤提供生产原料的是
  2. (2) 美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强国,但需要大量进口咖啡、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产品,为什么?
  3. (3) 结合材料三,分析1913年和1870年,英国和美国的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地形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图1  英国地形示意图                图2  A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 (1) 根据材料一,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西临洋,地势,中部以地形为主;A为英国的首都,它的气候类型为
  2. (2) 材料二中英国出现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阅读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沙俄

2.6

1740

3320

德国

16

290

1230

日本

1

30

1290

美国

38

30

970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表

  1. (1) 从表格数据看,经济实力最为强大而占有殖民地数量最少的是(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德国 D . 沙俄
  2. (2)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有(   )

    ①经济实力状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②英国处于第一工业与殖民大帝国地位

    ③德国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后起之秀”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俄国和日本实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九年级同学在学对外交往主题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来学习以提高归纳分析能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编制年代尺〗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各地交往史实

〖收集史料〗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他们欧洲血统的美洲兄弟也统治了美洲。……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归纳提升〗

  1. (1) 请写出A,B两处中国古代与世界交往的史实,并说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意义。
  2. (2) 结合史实至少从两个角度说明“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3. (3) 请说明材料一、二中对外交往的不同特点。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指出“除公认的海上优势外,西方人还拥有更为重要的、全面的技术优势”。“公认的海上优势”和“更为重要的、全面的技术优势”分别始于(    )
A . 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 B . 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C . 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 D . 马可·波罗来华、东学西渐
甬舟铁路建成后,舟山将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铁路最早出现于(    )
A . 工业革命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 第四次信息革命
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只能向那些不发达国家显示其未来的景象。……马克思断定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1858年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表达这种担心:当欧洲实现社会主义时,繁荣的殖民地仍然维持着资本主义,因而会进攻和“扼杀”新生的西方社会主义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于是近世所谓社会主义者出而代之。……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20世纪也明矣。”1920年,他又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梁启超发起了论战,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这次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孙中山则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

材料三: 毛.泽东年谱(节选)

时间

大事记

1893年

出生在湖南省湘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

在家乡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

在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1年

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8年

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

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

致信蔡和森等,信中表明已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1921年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根据逄先知主编《毛.泽东年谱》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论战的焦点。
  3. (3) 结合材料三,谈谈推动青年毛.泽东思想发生转变的时代背景。(要求:史论结合,论述严密,表述简洁)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
A . 光荣革命  启蒙运动 B . 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C . 光荣革命  文艺复兴 D . 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
下图是1810-186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图。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    ②标志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③说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④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观察如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时间轴的?某时代”是指?蒸汽时代” B . ②对应的括号中应该填上?在蓝天飞翔 C . ?在太空遨游”的交通工具是?宇宙飞船” D . 美国始终处于向?距离”挑战的领先地位
了解历史,使人明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至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

至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注: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外贸易,被称为“世界工厂”。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国古代曾为整体世界形成作出重大贡献,请列举科技方面的一例史实加以佐证。   
  2. (2) 结合上述曲线图分析中国和西方科技的发展趋势,说明导致16世纪以后西方科技发展趋势的原因。   
  3. (3) 请依据材料二、三,梳理两则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代以来,英国曾经历了多次辉煌,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经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

——刘景华《大国衰落之鉴》

材料三:16、17世纪为18世纪准备了社会革命的“一切前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奠定了“长大成人”的基础。

——恩格斯

  1. (1) 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当时英国值得被世界效法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三,从英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角度谈谈对恩格斯观点的理解。(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去回答,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美国 D . 德国
自15世纪末以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重大危机面前,各国加强团结协作,构建共赢共享的合作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列二图为1420年与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世界大事记

年代

大事

1941年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中国国民政府对德意日宣战

1942年

26国签署的《   ①      》发表

1943年

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

1944年

美英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

德日法西斯投降。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    ②     成立,设有五个常任理事国。

  1. (1) 读材料一图,写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
  2. (2) 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出现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原因。
  3. (3) 请填写表格中①                       ②                    

    简述材料三中这些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马互市]

材料一:……诸番(注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之饮食,莫于吾茶,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故平法(执法)以禁之,易马以酬(回馈)之。禁之而使彼有所畏,酬之而使彼有所慕。

——《议茶马事宜疏》

[茶香四溢]

材料二:16世界,葡萄牙人将中国的茶叶从海上带往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将茶叶带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贫困百姓家每天也喝得起茶。

——《茶的国度》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英国因直接引用被污染的水源传播的流行病逐渐严重起来,英国社会各阶层为了维护健康,开始饮茶,英国工人阶级热衷饮茶,只有价格低廉、提神醒脑的茶能帮助他们忍受生活的艰辛。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茶盏波澜]

材料四:

材料五:……随着饮茶 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更是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管理西北少数民族的措施。
  2. (2) 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茶叶日渐风行全球的原因。
  3. (3) 历史学者徐世澄认为“人类文明是多元共生的。文明因多样而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请综合上述材料,论证该观点。 (要求: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表述精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