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通过“优步”“滴滴”等互联网软件,轻松加入“专车”司机的行列。“专车”凭借实惠的价格、便捷的预约和支付方式、优质的服务、充足的车源等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

材料二:“专车”准入门槛低,私家车的司机资质、车辆状况都难以确保,易出事故,一旦发生纠纷,乘客投诉无门;就目前我国法律规定而言,“专车”因无营运许可而涉嫌违法营运。方兴未艾的“专车”成了无证经营的“黑车”,处境尴尬。

  1. (1) 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制造者是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人类社会的哪一次重大变革?

  2. (2) 根据材料一,说说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 (3) 材料二反映了“专车”可能会侵犯乘客的哪些权利?

  4. (4) 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分别从国家和“专车”司机的角度,谈谈如何使“专车”摆脱尴尬境地从而健康发展?

阅读下表,回答小题。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沙俄

2.6

1740

3320

德国

16

290

1230

日本

1

30

1290

美国

38

30

970

  1. (1) 从表格数据看,经济实力最为强大而占有殖民地数量最少的是(    )

    A . 美国 B . 日本 C . 德国 D . 沙俄
  2. (2) 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有(    )

    ①经济实力状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②英国处于第一工业与殖民大帝国地位

    ③德国和美国属于资本主义“后起之秀”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俄国和日本实力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假如你穿越到1851年英国伦敦世博会,你可能会看到哪些东西呢?(    )
 
 
 
 
 ①  
 ②
 ③
 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历时37天,1838年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仅需19天。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    )
A . 工业革命   瓦特   富尔顿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格拉姆   卡尔·本茨 C . 工业革命 瓦特 斯蒂芬森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格拉姆   莱特兄弟
“....(蒸汽机车、数汽船等》一系列的发明使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发明使得18世纪笨重的老式蒸汽机成了人类最忠诚、最有效率的奴隶。”此处所谓“发明”出现于(  )
A . 启蒙运动期间 B . 工业革命期间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 . 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人口统计:

年份

1751-1780

1781-1790

1801-1810

1811-1820

1821-1830

1851城乡人口比例

流动人口

75000

78000

138000

214000

267000

52:48

导致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 革命和内战 B . 海外殖民活动 C . 交通工具的革新 D . 工业化和城市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偶然与必然】材料一: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交流与发展】材料二:世界因15世纪90年代的新发现而发生了变化: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西方国家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摘编自《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西方逐渐成为“世界中心”的历史条件。
  3. (3)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宁波发展的重大机遇。根据上图,阐述宁波应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下四项我们今天正在享受的生活中,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    )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②通过电脑上网查阅资料
③用电话与同学联系    ④收看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结合下图,导致美国19世纪中后期崛起的原因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使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B . 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D . 冷战期间,尼克松访华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欧洲引发了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这次革命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材料三:2018年6月26日,中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迎来运营一年。复兴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国外媒体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中国高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成就的“亮丽名片”。

  1. (1) 根据材料一举一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并说明它传入欧洲后对于“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重大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3. (3)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道理。(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4. (4) 20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澳门保持了繁荣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5. (5) 请你再列举一项具有优势的制度,并说明理由。
  6. (6)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港独”分子不得民心,“爱香港,不要让他受伤”的理

    由。

1825年9月的一天,史蒂芬森发明的“旅行者号”机车试车。一位马车夫赶着一辆四匹马拉的马车与其赛跑,结果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这一结局的出现得益于(   )
A . 蒸汽机的普遍使用 B . 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C .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 . 流水线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100多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该船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4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盏电灯用电,还装有……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共同点,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于18- 19世纪

②都由英国人创造发明

③都是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

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

A . ②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①③
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见下图)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习.平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交换”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说说当今中国应该如何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名项中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新航路开辟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莫斯科保卫战

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建立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马克思认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由此推断,马克思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有(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保证    ②海外市场扩大的需求

③生产技术提高的推动    ④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下表反映的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状况。其中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1 500~ 185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 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倍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罪恶奴隶贸易

③工业革命推动

④躲避世界大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的主要根据是(   )
A . 能源动力 B . 通讯技术 C . 交通工具 D . 机械设备
抗疫,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彰显了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责。

[抗疫·折射时代现实]

19世纪,流行性发热开始在英国工业化城市的工厂和拥挤、肮脏的住宅区传播,对劳动人口造成严重伤害。与此同时,蒸汽彻底改变了交通运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1831~1854年欧洲六次霍乱大流行均起源于印度,而此前这种疾病从未传播到亚洲以外的地区。传染病防控成为19 世纪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问题。

——摘编自[美]乔治·罗森《公共卫生史》

[抗疫·关乎民心向背]

抗战以来,华北广大地区因日寇的残酷扫荡,出现了严重的疫病流行。本着“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实施各种防疫办法,取得显著成效。河北一位老人说:“鬼子给我们造成病,八路军给咱们治好病,真是救命的恩人。”

——摘編自李泚河等《抗战时朔华北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

[抗疫·贡献中国智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卫生防疫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控制天花流行,有计划地开展全民种痘。60年代起,中国基本消灭了天花。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国务院随即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法制轨道。

屠呦唠团队受中医记载启发,提取青蒿素用于防治疟疾。因对人类抗疟的杰出贡献,她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奖。

  1. (1) 根据材料,说明19世纪疫病防控在欧洲备受关注的现实原因。
  2. (2) 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卫生防疫对抗战的意义。
  3. (3) 下列观点任选其一,结合上述材料,以疫病防控为例予以论述。(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观点1:历史灾难在造成伤痛的同时,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观点2;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

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②1787年联邦宪法的制定——美国诞生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④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