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复兴之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1. (1) “在炮口的逼迫下”,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 (2)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史实以论证。

2016年11月11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謇选择实业。”

材料二:习.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1. (1) 结合中国近代史,1895年的中国大地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深重的影响?

  2. (2)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出了哪些努力?

学习历史要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下表各组中两事件之间存在密切历史关联的有(    )

组别

事件一

事件二

启蒙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特区设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

  3. (3) 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

宝岛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当代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读《台湾岛地形示意图》(图4)、《台湾岛气候图》(图5)和材料一、二,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45年10月5日下午3时,葛敬恩率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官兵,来到昔日日本在台湾的总督府官邸,在那里隆重举行了升中国国旗仪式,“时隔半个世纪才重新见到祖国国旗在台湾岛上冉冉升起的广大台湾同胞,无不激动万分,流下喜悦和自豪的热泪。”

材料二:1979年1月,邓.小平发表讲话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84年2月,邓.小平又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1. (1) 据图4、图5,分别描述台湾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
  2. (2) 联系材料一,运用相关历史知识,阐述台湾此次半个世纪前“离开”和当时能胜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
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

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某校开设拓展性课程《历史的变迁——政治制度的革新》,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

(图示梳理)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画了中外政治制度示意图。

  1. (1) 图A显示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 (2) 补充图B中①处内容,并写出图B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3. (3) 史料实证:

    结论:政治制度的革新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关乎当时社会的发展。

    观点1:英国用“光荣革命”用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

    观点2:“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呼吁士人普遍参政、议政,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等主张。——黄宗羲

    根据观点和相关史实,论证上述结论。

“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该材料描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 . 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 .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列强侵略 D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寻近代化的探索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历史上曾哺育或吸引了一批书画大家,谱写了璀璨的书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花之于永和四年任吴兴(今湖州)太守,三年后,改任会槽(今绍兴)内史。永和九年他完成了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词条

永和是东晋皇帝音穆帝司马聘的第一个年号,其中公元345年为永和元年。

材料二:国画大师吴昌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信条。1894年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甲午参戎”成为吴先生最难以忘却的一段经历。

材料三:沈尹默于1913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17年起和鲁迅、陈独秀等主编《新青年》杂志,并在杂志上发表了《月夜》等白话诗篇,是中国新诗的早期倡导者之一。沈尹默参与的这场运动不仅给北大,也给中国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1. (1) “永和”采用的是哪一纪年法?按公元纪年,《兰亭序》完成于哪一年?
  2. (2) 运用史实,分析吴昌硕经历的那场“难以忘却”的战争是如何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
  3. (3)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沈尹默参与的这场运动不仅给北大,也给中国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的理解。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议论符合史实(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日本: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

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

“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

《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

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

《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

A .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 C .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
杭州的世经丝厂,由于怡和洋行在1898年在杭州建造了烘茧灶,垄断了茧价和丝价,“难得好茧接续供应”,被迫停办。与世经丝厂倒闭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辛丑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天津条约》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超过10亿两。期间,因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于1917年和1937年分别停止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赔款。据此回答问题。
  1. (1) 该条约的签订使(   )

    ①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②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2) 材料中的国际局势变化分别是指(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耻辱】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摘自《上海县竹枝词》

【曾经抗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当代引擎】胶东经济圈5市(见图6)人口占全省的31.6%,外贸占64%,生产总值占42.2%。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合作机制,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1) 胶东地区见证了“海面未收功一战”的耻辱,请用史实加以佐证,并指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阐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3. (3) 联系图6和上述材料,分析该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条件。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有些是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斗争,也有政府组织的反侵略斗争。下列斗争中属于前者的有(    )

①北伐战争        ②三元里抗英活动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九(1)班开展“走进鲁迅,传承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鲁迅故里体验行】

【鲁迅笔下风情游】

作品

摘录

越乡风情

创作意义

《社戏》

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①之乡

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

《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②之乡

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表达了他对的猛烈批判。

【鲁迅文中品风骨】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1903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鲁迅《自嘲》(1932年)

  1. (1) 观察绍兴水乡风光,结合右上图资料,分析自然环境对绍兴居民生活的影响。
  2. (2) 运用相关知识,写出上表空格中应填入的合适内容。
  3. (3) 结合上述诗句,联系历史背景,说说我们应怎样以行动传承鲁迅先生的“风骨”。
1841年以前,中国城乡建筑因循数千年古老传统。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如香港、上海、南京、广州、厦门,开始了以西式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这是西方建筑艺术流入中国的起始。以上现象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 .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 .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 .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 .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下表记录“1894-1896年日本对中国输出棉纱数量”。1896年输出量迅速增长与《马关条约》中的条款有直接联系。

年度

1894年

1895年

1896年

输出量(捆)

3368

6383

33794

1894-1896年日本对中国输出棉纱数量 (    )

A . 允许在中国办厂 B .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C . 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 D . 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