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知识点题库

1921年胡适的《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诗与新文化运动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经历了从纯科技转向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新思想的萌发,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西方启蒙思想 B . 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推行民主政治 C .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D .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维护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 反对儒家学说 B . 主张白话写作 C . 宣传民主科学 D . 提倡平等自由
下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戊戌变法的推动 C .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D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城市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在近代历史上上海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在上海并按时间发生的是(    )

①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淞沪会战

③中共一大的召开

④五四运动第二阶段的中心

⑤陈独秀创办《杂志青年》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②③①④ C . ①③④⑤② D . ①⑤④③②
下列有关下图所示刊物创办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 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B . 清政府宣布实行“立宪”和“新政” C .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精神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D . 五四运动后,中国人开始用新眼光看世界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他旨在提倡(    )
A . 民主 B . 科学 C . 新道德 D . 新文学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材料二:为深入学习习.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以升旗仪式、青春诗会、主题团日等多种形式,重温五四光辉历史,传承先辈家国情怀,感召青年接续奋斗。

——北京大学共青团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

材料三:传承五四精神,担当时代责任。4日上午,香港中联办青委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青委会、香港青年联会、香港菁英会、香港华菁会等香港青年团体联合举办座谈会,回顾五四运动历史,畅谈香港青年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五四精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人民日报》

材料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平总书记的青春寄语,清晰标定青年之于国家民族的分量,必将激励当代青年继承发扬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自觉担当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习.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爱国学生奋起反抗的原因。
  2. (2) 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全国上下为什么要隆重纪念五四运动?
  3. (3) 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分析当代青少年应有之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被欺凌”“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第一次向列强说‘不’”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和会的签字现场,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上空无一人。拒绝签字,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这种不妥协的态度为中国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为日后重新解决山东问题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填序号),体现的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被列强欺凌的历史。请简答该图片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2) 第一次敢于向列强说“不”的直接背景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
  3. (3) 请用相关的史实论证“第一次完全胜利”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A .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B .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 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耻辱】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摘自《上海县竹枝词》

【曾经抗争】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利……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林长民《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中华民国八年五月二日)

【当代引擎】胶东经济圈5市(见图6)人口占全省的31.6%,外贸占64%,生产总值占42.2%。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合作机制,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1) 胶东地区见证了“海面未收功一战”的耻辱,请用史实加以佐证,并指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 (2) 根据材料指出这一外交警报发出的缘由,并阐述随后“我四万万众”是如何合力“誓死图之”的。
  3. (3) 联系图6和上述材料,分析该经济圈发展的优势条件。
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不诉诸法律,不利用特殊势力,不依赖代表”。该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土地革命
“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秋收起义失败——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五次反围剿遭受失败——红军长征

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利——五四运动

①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桐乡几位中学生研学旅行,来到观潮胜地海宁盐官。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1. (1) 他们在盐官看到一幅摄于民国七年的盐官钱江潮老照片(下图)。下列就此照片拍摄时的场景描述,有可能出现的是(    )
    A . 观潮的男士都还拖着一根长辫 B . 有人手里攥着《新青年》杂志 C . 出现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传单 D . 革命党人在此聚会策划反清的起义
  2. (2) 他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1916年到盐官观潮,为当时的海宁县立乙种商科职业学校题写了赠言“猛进如潮"。从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看,“猛进如潮”主要体现了(    )
    A .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B . 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C .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 D . 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3. (3) 他们回来后撰写研学旅行报告,其中提出:海宁应当开发利用得天独厚的钱江潮,利用潮汐发电,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海宁利用潮汐发电的设想(    )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关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③贯彻了区域因地制宜谋发展的理念

    ④能有效解决本地河流的水污染问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近代名人蔡元培(1868- 1940 年),17岁中秀才,25岁中进士。由此可以推断(    )
A . 科举是历史最为古老的选拔制度 B . 科举让青年都受到了良好教育 C . 清朝晚期仍在实行科举取士制度 D . 清王朝最终没有废除科举制度
19世纪之后,国际会议日趋频繁。下列有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条款的国际会议是(    )
A . 巴黎和会 B . 波茨坦会议 C . 开罗会议 D . 德黑兰会议
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的历程,是近现代中国浮沉嬗变的缩影。

[苦难史的亲历者]

材料一:中国近代“师夷长技”是被迫的,不是主动的。迫于内外交困,焦头烂额的清王室才勉强起步,开始允许引进西方的技术,兴办近代企业。江南制造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近代中国、近代上海第一家大型的机器制造工厂。

——戴鞍钢《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革命史的驱动者]

材料二: 1920 年,上海产业工人约有30万人,占总人口的20%。而当时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五。

——沈建中《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揭秘为何上海能成为党的诞生地》

[开放史的领航者]

材料三:整个90年代,上海累计吸收了300多亿美元的外商投资,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有一半以上落户上海。促进了上海的工业结构向高级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部分行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开放的重点由生产加工领域扩大到服务贸易领域,金融、贸易、旅游、房地产等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增强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了上海城市国际化程度。

——江建全《90年代以来上海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1. (1) 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史实说明上海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
  3. (3) 结合材料三,概括上海开放的主要特点。
1923 年,陈独秀说:“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他所说的“运动”是指(   )
A . 公车上书 B . 五四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有学者认为,1919 年前后的中国大众是在“公理战胜强权”口号中度过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体现了“公理战胜强权”

②五四运动体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③中国人民渴望取消不平等的条约

④中国大众已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图是某学生的历史与社会部分课堂摘记,选出与该摘记最合适的单元主题(    )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北伐战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 侵略与反抗 B . 近代化探索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