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8月15日,日本宣布参加协约国......在一场欧洲战争中,自身的最高利益何在,日本有它自己的打算......‘日本将从这场战争中渔利,主宰中国’,事实证明,确如所述......”  

    ——节选自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 (2) 材料中所述的“事实证明,确如所述”,请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3) 材料二:1850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

    图片_x0020_6

    观察上图,在A、B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各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样特点的原因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是(    )
A . 《时务报》 B . 《新青年》 C . 《民报》 D . 《申报》
有一同学在复习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进程时用年代尺概括如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写出B处和E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A和B两个事件在追求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各有什么不同?
  2. (2) 五四运动使中国开始进入哪一革命时期?从此,哪一阶级担负起了建设民主政权的重任?
  3. (3) 试简单分析中共二大的召开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作用。
  4. (4) 结合年代尺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一组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的历史照片

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周恩来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三个选择分别是什么?
  2. (2) 运用材料二蕴含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3. (3) 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武帝任用赵绾等儒臣,又听董仲舒的话,“表彰六艺”,“罢黜百家”,于是战国时“百学并行”的现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至于汉武帝所以尊崇儒术,因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

——摘编自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

  1. (1) 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述的古代历史大事,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两者对思想文化的共同影响。
  2. (2) 材料三表明当时中国掀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简析此次运动反对“孔子之道”的原因。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此,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大力(    )
A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C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 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和的思想
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艰难探索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系。
  2. (2)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论证。
  3.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最后实现了怎样的目标?
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料卡片1: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资料卡片2:六月三日北家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的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那时,上海的产业工人近二十万人,加上交通运输工人、手工

业工人和店员共达五十万人。五日上午,日本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的工人首先罢工,其他工人相继响应丢工。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资料卡片3: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摘编自人教版九上《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习.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 (1) 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
  2. (2) 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
  3. (3) 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舟山是一座名城,名人辈出。曾担任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的定海人朱葆三(1848-1926年),就是其中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事件,他可能见证到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新文化运动 C . 九一八事变 D . 渡江战役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A . 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B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 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指(    )
A . 自由和法治 B . 爱国与进步 C . 科学与民主 D . 公平与正义
上海《晨报》登载1923年的一项社会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有(    )

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中国人对西方国家失望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③国共两党合作后,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④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以前我们也曾想过最终方案可能不会太好,但却不曾料到结果竟是如此之惨。至于日本,则是如愿以偿。                                                                    ——顾维钧

材料三:下图反映了1919年的北京。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德、赛两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中所说的日本“如愿以偿”是指什么内容?
  3. (3) 材料三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中的口号,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长达20余年(1897--1920年)。下列资料中,最有可能是莫理循居住北京期间看到的是(    )

①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的新闻报道

②“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标语照片

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报刊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文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行为判析题(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并分析理由。)
  1. (1) 李华为了爬山更容易些,他选择了地形图中等高线比较密集的山坡。

    判断,理由 。

  2. (2) 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受挫,北京大学等校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示威游行。

    判断,理由 。

  3. (3) 体育中考将近,身体健康的王波时常以各种借口逃避学校组织的中长跑锻炼。

    判断,理由 。

  4. (4) 某区人民法院因韩某高层抛投建筑垃圾,以高空抛物罪判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3000元。

    判断,理由 。

  5. (5) 小王在五一假期参观张人亚党章学堂,学习先辈的光荣事迹。

    判断,理由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列强的侵略 B . 近代化探索 C . 民主与共和 D . “实业救国”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    )

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

②协约国为正义方

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

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近代外交家顾维钧回忆道:“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世界为之愕然……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转折点”的含义是(   )
A . 中国终于摆脱屈辱外交的历史 B .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爱国学生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 D . 促进民族觉醒和民族救亡运动开展
下图是1915年《青年杂志》发刊号的部分目录,反映当时该杂志传播的思想有(   )

①宣传西方文化

②批判中国传统

③寄希望于青年

④领导工人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