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常数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B . 温度越高,K值越大 C . 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 . K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 , 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的△H0(填“大于”“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

  2. (2) 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①T100℃(填“大于”“小于”),判断理由是

    ②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3. (3) 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的理由是:
  4. (4) 综合(1)、(2)小题信息你得出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规律是:
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 . 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 .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 . 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碳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物质.
  1. (1) 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为N,转化过程如下: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2. (2) CO可用于合成燃料甲醇.在有催化剂存在的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和4mol H2 , 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

    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判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编号).

    A.CH3OH的生成速率与CO的消耗速率相等

    B.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上述平衡体系中 的值增大的是(填字母编号).

    A.降低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再充入1mol CO和2mol H2

    ③100℃时反应在5min末达到平衡,则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v(H2)=mol/(L•min);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越高,K值越大 B . K值越大,正反应速率越大 C . K值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D . 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N、S的氧化物常会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科研工作者正在研究用各种化学方法来消除这些物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 (1) 已知:2CO(g)+O2(g)=2CO2(g)        ΔH1=-566 kJ/mol

    S(l)+O2(g)=SO2(g)          ΔH2=-296 kJ/mol

    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CO与SO2反应生成S(1)和一种无毒的气体,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在500℃下合成甲醇的反应原理为:

    CO2(g)+3H2(g) CH3OH(g)+H2O(g) 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 压强为p0 ,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平衡浓度计算,也可以用平衡分压Kp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①反应进行到4 min 时,v(正) (填“>”“<”或“=”)v(逆)。0~4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mol·L1·min1

    ②CO2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该温度下Kp为(用含有p0的式子表示)。

    ③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CH3OH)=3v(H2)

    B.CO2、H2、CH3OH和H2O浓度之比为1: 3 :1: 1

    C.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D.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④500℃、在2个容积都是2L的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容器甲

    容器乙

    反应物起始投入量

    1 mol CO2 , 3 mol H2

    0.5 mol CO2 , 1 mol H2

    1 mol CH3OH,1 mol H2O

    CH3OH的平衡浓度/mol·L1

    C1

    C2

    则乙容器中反应起始向方向进行;c1(填“>”“<”或“=”)c2

反应mA(s)+nB(g)  pC(g),△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631111564

① m + n < 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 n  <  p  ④ x点反应速率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⑤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CO2催化重整CH4的反应:(Ⅰ)CH4(g)+CO2(g) 2CO(g)+2H2(g);ΔH1

主要副反应:(Ⅱ)H2(g)+CO2(g) CO(g)+H2O(g);ΔH2>0,

(Ⅲ)4H2(g)+CO2(g) CH4(g)+2H2O(g);ΔH3<0。

在恒容反应器中按体积分数V(CH4)∶V(CO2)=50%∶50%充入气体,加入催化剂,测得反应器中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ΔH1=2ΔH2H3<0 B .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起始时V(CH4)∶V(CO2),可抑制副反应(Ⅱ)、(Ⅲ)的进行 C . 300~580℃时,H2O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是由于反应(Ⅲ)生成H2O的量大于反应(Ⅱ)消耗的量 D . T℃时,在2.0L容器中加入2mol CH4、2mol CO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为75%,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小于81
T℃时,在一个体积为2L的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变化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490692782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热反应;
  4. (4) 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5. (5) 到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6. (6) 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 降低的有

    A 充入氦气                            B 使用催化剂

    C 再充入2.4mol A和1.6mol B            D 降低温度

“一氧化碳变换”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研究表明,温度和催化剂是CO变换最重要的工艺条件,某工厂采用“一氧化碳中温−低温−低温串联变换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图中的“1、2、3”为采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的变换炉,变换炉之间为间壁式换热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H2O(g)+CO(g)⇌CO2(g)+H2(g)

已知:①该反应用四氧化三铁作催化剂。其反应历程如下:

Ⅰ、Fe3O4(s)+4CO(g)⇌3Fe(s)+4CO2(g)∆H=-13.6kJ/mol

Ⅱ、3Fe(s)+4H2O(g)⇌Fe3O4(s)+4H2(g)∆H=-151.2kJ/mol

②水分子首先被催化剂表面吸附并分解为氢气及吸附态的氧原子,当一氧化碳分子撞击到氧原子吸附层时被氧化为二氧化碳离开吸附剂表面。

③“汽气比”( )指通入变换炉原料气中水蒸气与一氧化碳的体积比。

请回答:

图片_x0020_100031

  1. (1) 利于提高CO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有___
    A . 低温 B . 高温 C . 低压 D . 高压 E . 催化剂
  2. (2) 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体积为V,在温度T时,在变换器通入总物质的量为n、汽气比为3的水蒸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发生反应,已知一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α等符号表示)
  3. (3) 由于CO还原性较强,若将四氧化三铁还原成Fe,并以铁的形式大量存在于体系中,会使得催化剂催化活性明显降低,还会发生另外的催化反应等,实际生产中催化剂一般不会发生催化剂失去活性的情况。请说明理由
  4. (4) 实际生产中变换炉1中常用工艺条件为:使用铁基催化剂,控制温度在300℃∼400℃,汽气比3∼5,图1是实际生产中,在一定温度和不同汽气比条件下(其他条件一定)的一氧化碳转化率曲线。

    图片_x0020_100032

    ①分析说明当汽气比过大时,CO转化率下降的原因为

    ②在图2中画出300℃时汽气比为2-5的CO平衡转化率曲线(不考虑副反应的影响)。

    ③关于一氧化碳变换工艺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Ⅰ受压强影响小,是因为该反应的△S=0

    B.工业上可采用稍高于常压的条件,以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分段加装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以研究适合更低温条件的催化剂,能降低能耗并提高一氧化碳转化率

    E.适当增大汽气比有利于减少积炭

已知:常温下,Ksp[Fe(OH)3]=1.0×1038 , Ksp[Al(OH)3]=1.0×1034(为计算方便已作近似处理。),本题中离子完全反应的标准:c(Fe3)<1.0×105mol·L1

在含Al3、Fe3的浓度都均为0.2mol·L1的溶液中加入稀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l3跟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 (2) NH3·H2O的电离方程式是;其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b=
  3. (3) Fe(OH)3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sp[Fe(OH)3]=
  4. (4) Fe3完全沉淀的pH为;此时,Al3沉淀的百分率为
CuCl2是常见的化学试剂,学习小组开展了与CuCl2相关的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I.利用废铜屑制备CuCl2(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湿法”制备Cu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①石英管内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石英管直接伸入收集装置,该管较粗,其优点是

  4. (4)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实验室中还可先将铜粉(填试剂及操作),再加入适量稀盐酸反应得到CuCl2溶液。
  5. (5) II.探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

    将铝片放入盛有0.1mol·L-1CuCl2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现象为:铝片表面析出疏松的紫红色固体,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溶液颜色变浅。

    紫红色固体为(填化学式)。

  6. (6)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H2.在CuCl2溶液中存在Cu2++2H2O=Cu(OH)2+2H+、2Al+6H+=2Al3++3H2↑,小组成员认为应产生Cu(OH)2 , 但实际实验中并未观察到蓝色沉淀。于是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测并进行相关验证。完成下列表格:

    猜测

    实验

    现象

    结论

    i.①

    取少量Cu(OH)2悬浊液,加入打磨过的铝片,振荡

    无明显现象

    猜想i不成立

    ii.Cu(OH)2与Al3+发生了反应

    固体立即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猜想ii成立

    ③在猜测ii成立的基础上,该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发现体系中可能存在反应:2Al3++3Cu(OH)2=2Al(OH)3+3Cu2+ , 列式计算平衡常数分析该反应进行的趋势。(已知:Ksp[Cu(OH)2]=2.2×10-20;Ksp[Al(OH)3]=1.3×10-33。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进行较完全,K<10-5时反应难以进行)文献显示生成的Al(OH)3可能以胶体形式存在,这是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SO2具有抗氧化、保鲜、防腐、脱色等功用,合理利用二氧化硫可服务于人们更好的生活。但空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等问题,因此,二氧化硫的污染治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 (1) “钙基固硫”的原理是燃煤时加入CaCO3或CaO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涉及的反应有:

    ①CaCO3(s)=CaO(s)+CO2(g)△H1=+178.2kJ·mol-1

    ②CaO(s)+SO2(g)=CaSO3(s)△H2=-402.0kJ·mol-1

    ③2CaSO3(s)+O2(g)=2CaSO4(s)△H3=-2314.8kJ·mol-1

    则2CaCO3(s)+2SO2(g)+O2(g)=2CaSO4(s)+2CO2(g)△H=

  2. (2) 石灰石—石膏法是一种常见的“钙基固硫”方法。其中,石灰石的溶解率与脱硫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双模理论,可将催化条件下CaCO3吸收SO2宏观反应分为三步:

    i.本征反应,即在催化剂作用下,溶解的SO2和Ca2+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反应速率为RA

    ii.CaCO3由固相溶解进入液相,溶解速率为RB

    iii.SO2由气相扩散进入液相,扩散速率为RC

    温度变化对总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温度在25~45℃时,总反应速率受(填“RA”、“RB”或“RC”)控制。45~55℃曲线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一是CaCO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二是

  3. (3) 硝化法既能生产硫酸,也能处理二氧化硫,主要反应为:NO2(g)+SO2(g) SO3(g)+NO(g)△H<0。t℃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O2和SO2 , 达到平衡时NO和NO2的浓度之比为3:1。

    ①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②t℃时,向某容器中同时充入NO2、SO2、SO3、NO各1mol,vv(填“ ”、“ ”或“ ”)

  4. (4) 某实验室尝试变废为宝,模仿工业制硫酸工艺利用SO2 , 方程式为2SO2(g)+O2(g) 2SO3(g),在一容积固定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h

    SO2

    O2

    SO2

    1

    250

    4

    2

    0.4

    48

    2

    260

    2

    1

    0.4

    16

    3

    260

    a

    b

    c

    t

    ①通过分析第1组和第2组实验数据,比较两组实验中SO2的化学反应速率,可得到影响该反应速率因素的相关结论为

    ②在第3组的实验中一开始加入了0.5mol的SO3 , 反应达平衡时c仍为0.4mol,则a=,b=

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减少含氮化合物对空气的污染也是重要的课题之一。

已知:N2(g)+O2(g)⇌2NO(g)    ΔH1=+180.0kJ·mol-1

N2(g)+3H2(g)⇌2NH3(g)    ΔH2=-92.4kJ·mol-1

H2的燃烧热为285.8k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NO与NH3反应生成N2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研究者用负载Cu的ZSM-5分子筛作催化剂对NO催化分解,M表示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对该反应提出如下反应机理。分解产生的O2浓度增大易占据催化剂活性中心M。

    I:NO+M→NO-M    快;

    II:2NO-M→N2+2O-M    慢;

    III:20-M⇌O2+2M    快。

    三个反应中,活化能较高的是(填“I”、“II”或“III”);反应要及时分离出O2其目的是

  3. (3) 一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3mol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t0时达到平衡,在t1、t3、t4时均只改变某一个条件,如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①t1、t3时改变的条件分别是

    ②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低的是(填标号)。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③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2):c(N2)分别等于3:2、3:1、7:2时N2平衡转化率随体系压强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表示进料浓度比c(H2):c(N2)=7:2的对应曲线是(填标号),设R点c(NH3)=xmol/L,则化学平衡常数K=(列出计算式)。

             
  1. (1)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③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④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则此时的温度为℃。

  2. (2) 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高温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

    ①增加Fe的量,其反应速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

    ②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反应速率

    ③其它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H2 , 其平衡移动方向(填“正移”、“不移”或“逆移”,下同)。

    ④其它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其平衡移动方向

氮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已知:Ⅰ.N2(g)+O2(g)=2NO(g)    ∆H=+180.5 kJ·mol1

Ⅱ.2NO(g)+O2(g)=2NO2(g)    ∆H=-167.7 kJ·mol1

Ⅲ.4NH3(g)+5O2(g)=4NO(g)+6H2O(g)    ∆H=-809.6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热力学上反应Ⅱ比反应Ⅰ趋势更大,原因是
  2. (2) 研究发现反应Ⅱ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2NO(g)=N2O2(g)    ∆H<0   快反应;

    第二步:N2O2(g)+ O2(g)=2NO2(g)    ∆H<0   慢反应;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反应速率:v(第一步)> v(第二步) B . 活化能:E(第一步)> E(第二步) C . 决定反应 II 速率快慢的步骤为第二步 D . 若第二步的 v =k c(N2O2)·c(O2)、v =k c2(NO2),则第二步的平衡常数 K=k ·k
  3. (3) 将 NH3 与 O2 按体积比 4:5 充入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起始体系总压强为 45kPa,分别在催化剂 M、N 作用下发生反应 III,NO 的分压(P)与反应时间(t)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

    ①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NH3 与 O2 体积比不再发生变化

    B.单位时间内断裂 1molN-H 键,同时断裂 1molO-H 键

    C.c(NO)与 c(H2O)浓度之比为 2:3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②由图像可判断反应温度:T1T2(填“>”“<”“=”,下同),催化剂效率:催化剂 M催化剂 N,T1℃时,在催化剂 M 作用下,0~10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H3(g)]=kPa·min1

已知:
  1. (1) Ⅰ.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和6mol 使之发生反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比是

  2. (2) 当达到平衡时,将 同时减小一倍,平衡将向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3. (3) 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4. (4) Ⅱ.在密闭容器内充入 。反应中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试回答问题:

    恒容条件下,从开始反应到建立起平衡状态, ;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只改变反应温度,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则改变条件后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

    A. B.      C.      D.

  5. (5) 其它条件不变,若只把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加入 ,达到平衡时 的体积分数m%。若向容器中继续加入 ,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若为恒温恒容容器,则m和n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比较

研究等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有重要意义。
  1. (1) 用可以合成甲醇。已知:

     

     

     

     

  2. (2) 在一定压强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c时容器体积恰为

    (填“>”、“<”或“=”)。

    ②对比a和b的正反应速率,(填“>”、“<”或“=”)。

    ③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3. (3) 下列措施中能够增大甲醇平衡产率的是____(填写序号)。
    A . 使用高效催化剂 B . 降低反应温度 C . 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D . 升高反应温度
  4. (4) 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过量的通入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经测定,溶液呈弱碱性,而溶液呈弱酸性,请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溶液呈弱酸性的原因
  5. (5) 已知常温下,溶度积常数分别为 , 向浓度均为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首先生成沉淀(填化学式);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工业上,常采用氧化还原方法处理尾气中的CO。沥青混凝土可作为反应:2CO(g)+O2(g)2CO2(g)的催化剂。图中表示在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相同起始浓度、相同反应时间段下,使用同质量的不同沥青混凝土(α型、β型)催化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

  1. (1) 在a、b、c、d四点中,未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 (2) 已知c点时容器中O2浓度为0.04mol/L,则50℃时,在α型沥青混凝土中CO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 (3) 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CO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K(a)≤K(c) B . 在均未达到平衡状态时,同温下β型沥青混凝土中CO转化速率比α型的要大 C . b点时CO与O2分子之间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最高 D . e点转化率出现突变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后催化剂失去活性
  4. (4) 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K2CO3溶液吸收CO2 , 得溶液X,再利用电解法使K2CO3 , 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包括和H++HCO=CO2↑+H2O;

    ②简述CO在阴极区再生的原理:

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处理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的形成。

已知: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2. (2) 若在某绝热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Ⅲ,下列图像能表示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
    A . B . C . D .
  3. (3) T℃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O和2mol CO发生反应Ⅲ,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体系压强是起始压强的0.8倍。

    ②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mol NO和 , 此时(填“>”“<”或“=”)。

  4. (4) 为研究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有关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CO和8mol NO发生反应,如图所示为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达平衡后,为了在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N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填字母代号)。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的体积                           d.增加CO的浓度

    ②压强为10MPa、温度为下,若反应进行到20min达到平衡状态,请计算该温度下平衡常数(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若在D点对反应容器降温的同时缩小体积至体系压强增大,重新达到的平衡状态可能是图中A~G点中的点。

  5. (5)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该反应的(运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

    ①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该反应的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表示随温度变化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