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知识点题库

如表是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碳酸钙

状态

c(HCl)

/mol•L1

溶液温度/℃

碳酸钙消失

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粒状

0.5

20

39

400

2

粉末

0.5

20

40

60

3

粒状

0.6

20

41

280

4

粒状

0.8

20

40

200

5

粉末

0.8

20

40

30

6

粒状

1.0

20

40

120

7

粒状

1.0

30

50

40

8

粒状

1.2

20

40

90

9

粒状

1.2

25

45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反应属于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约为20℃),推测其原因是
  2. (2) 实验6和7表明,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反应速率

    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填实验序号).

  3. (3) 根据实验1、3、4、6、8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4. (4)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还有,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1、2与
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 (1) 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①CH4 (g)+4NO2 (g)═4NO(g)+CO2 (g)+2H2 O(g)△H=﹣574kJ•mol1

    ②CH4 (g)+4NO(g)═2N2 (g)+CO2 (g)+2H2 O(g)△H=﹣1160kJ•mol1

    ③H2O(g)═H2O(l)△H=﹣44.0kJ•mol1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2. (2) 酸性KMnO4溶液能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某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Ⅰ.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0.10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

    ①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

    ③若配制酸性KMnO4标准溶液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测得的草酸溶液浓度(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 (3) Ⅱ.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0.2000mol•L1 . 用该草酸溶液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8mL).

    实验编号

    温 度(℃)

    催化剂用量(g)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目的

    a.实验1和2探究:  

    b.实验1 和3 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1 和4 探究催化剂对该反应速率的影

    响.

    体积(mL)

    浓度

    (mol•L1

    1

    25

    0.5

    4

    0.1000

    2

    50

    0.5

    4

    0.1000

    3

    25

    0.5

    4

    0.0100

    4

    25

    0

    4

    0.1000

    ④写出表中a 对应的实验目的

    ⑤该小组同学对实验1和3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编号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第1 次

    第2 次

    第3 次

    1

    14.0

    13.0

    11.0

    3

    6.5

    6.7

    6.8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当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越短,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某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请简述改进的实验方案

    ⑥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MnSO4并非MnCl2 , 原因为(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已知:将KI、盐酸、试剂X和淀粉四种溶液混合,无反应发生.若再加入双氧水,将发生反应:H2O2+2H++2I→2H2O+I2 , 且生成的I2立即与试剂X反应而被消耗.一段时间后,试剂X将被反应生成的I2完全消耗.由于溶液中的I继续被H2O2氧化,生成的I2与淀粉作用,溶液立即变蓝.因此,根据试剂X的量、滴入双氧水至溶液变蓝所需的时间,即可推算反应H2O2+2H++2I→2H2O+I2的反应速率.

下表为某同学依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实验及实验记录(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编号

往烧杯中加入的试剂及其用量(mL)

催化剂

开始变蓝时间(min)

0.1 mol•Lˉ1

KI溶液

H2O

0.01 mol•Lˉ1

X 溶液

0.1 mol•Lˉ1

双氧水

1 mol•Lˉ1

稀盐酸

1

20.0

10.0

10.0

20.0

20.0

1.4

2

20.0

m

10.0

10.0

n

2.8

3

10.0

20.0

10.0

20.0

20.0

2.8

4

20.0

10.0

10.0

20.0

20.0

5滴Fe2(SO43

0.6

  1. (1) 已知: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H2O2浓度对H2O2+2H++2I→2H2O+I2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2中m=,n=
  2. (2) 已知,I2与X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按面表格中的X和KI的加入量,加入V(H2O2)>,才确保看到蓝色.
  3. (3) 实验1,浓度c(X)~t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实验3、实验4,c(X)~t的变化曲线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4. (4) 实验3表明:硫酸铁能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填“提高”或“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5. (5) 环境友好型铝﹣碘电池已研制成功,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Al(s)+3I2(s) 2AlI3(s).含I传导有机晶体合成物作为电解质,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充电时Al连接电源的极.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有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注意:设计实验时,必须控制只有一个变量!

试剂:4% H2O2溶液,12% H2O2溶液,1mol/LFeCl3溶液

仪器:试管、带刻度的胶头滴管、酒精灯

组别

实验温度 (℃)

H2O2溶液

FeCl3溶液 (1mol/L)

1

30

5mL 4%

1mL

2

60

5mL 4%

1mL

3

30

5mL 12%

4

30

5mL 4%

  1. (1) 甲同学为了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完成实验(填组别).
  2. (2) 乙同学进行实验3与实验4,发现气体均缓慢产生,无法说明“浓度改变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3. (3) 丙同学进行了实验1与实验4,你认为他想探究的是.该方案设计是否严谨?(填是或否),说明理由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 , 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 (1) 若1molNO和1molCO的总能量比1molCO2和0.5molN2的总能量大,则上述反应的△H0(填写“>”、“<”、“=”.)
  2. (2) 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3. (3) 计算4s时NO的转化率
  4. (4) 下列措施能提高NO和CO转变成CO2和N2的反应速率的是       
    A .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 .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 缩小容器的体积
  5. (5) 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mol•L﹣1

    CO初始浓度/mol•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280

    1.20×10﹣3

    5.80×10﹣3

    82




    124

    350



    124

    ①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Ⅰ、Ⅱ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是实验编号.

氮的化合物应用广泛,但氮氧化物也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1. (1) I.脱硝法:

    已知H2的燃烧热△H= -285.8kJ/mol,N2(g) +O2(g)=2NO(g)   △H= + 180kJ/mol。一定条件下,H2还原NO生成液态水和一种无毒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II.化合法:

    工业上用NO和Cl2化合制备重要的合成用试剂NOCl( 亚硝酰氯)气体。

    NOCl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NOCl的电子式为

  3. (3) 向1L恒容密团容器中通入2molNO(g)和1molCl2(g)发生反应:2NO(g) + Cl2(g) 2NOCl(g) △H,在不同温度下测得c(NOCl)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0(填“>"或“<”或“=”),理由是

    ②温度T1时,Cl2(g)在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min)。

    ③温度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若反应在T2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2molNO(g)和1molCl2(g),当再达平衡时,c(NOCl)=(填“>”或“<”或“一”)1mol/L。

  4. (4) III.电化学法:

    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消除NO2获得铵态氮肥的过程。

    该装置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5. (5) 电解后,向所得溶液中通入适量NH3可增加铵态氮肥的产量,理由是
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A . 升高温度    B . 加入催化剂    C . 增加反应物    D . 增大压强
对水样中M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 c(M)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水样中添加Cu2+ , 能加快M的分解速率 B . 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 C . 在0~20min内,②中M的分解速率为0.015mol·L1·min1 D . 由②③得,反应物浓度越大,M的分解速率越快
化学反应速率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某学生为了探究镁条与盐酸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时间内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0mL.忽略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实验记录如下表(累计值):

时间(min)

L

2

3

4

5

6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

50

120

232

288

310

  1. (1) 除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件实验仪器是
  2. (2) 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 (3) 装置气密性良好,0~lmin时间段氢气体积却很少的原因是
  4. (4)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min(填“0~1”1~2”2~3”3~4”“4~5”或“5~6”),原因是(从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角度解释)。
  5. (5) 3~4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设溶液体积不变)。
  6. (6) 由于反应太快,测量氢气体积时不好控制,他就事先在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__(填相应字母)。
    A . 蒸馏水 B . KCl溶液 C . KNO3溶液 D . CuSO4溶液
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

浸泡液

pH

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5

5

7

7

A . 上述正极反应均为 B . 在不同溶液中, 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 . 向实验 中加入少量 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 . 在300min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某研究性学习组利用 溶液和酸性 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溶液

溶液

溶液褪色时间

A

2

0.02

4

0.1

0

B

2

0.02

3

0.1

8

C

2

0.02

0.1

1

  1. (1) 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2) 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 ,通过实验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实验序号)
  3. (3) 若 ,则由实验A、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从反应开始到结束,用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 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相应的粒子最有可能是
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影响的流程图如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中先加H2O2 , 后加MnO2有利于增大固液接触面 B . Ⅱ处余烬没有明显变化,Ⅲ处余烬复燃 C . 实验时加MnO2后再插入带余烬的木条,实验效果更佳 D . 该实验中MnO2可以用FeCl3代替
某学生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进行以下实验。
  1. (1) 向100mL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粉,标准状况下测得数据累计值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0

    290

    310

    ①在0~1、1~2、2~3、3~4、4~5min各时间段中:

    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是min,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②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稀硫酸中加入(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KNO3溶液      d.蒸馏水

  2. (2) 进行以下对比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I:

    图片_x0020_242191125 实验II: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5mL5%H2O2溶液和5mL10%H2O2溶液,均未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

    ①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I的目的是

    ③实验II未观察到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1. (1) 实验室用铁与2mol⋅L﹣1的硫酸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H2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填“0~2min”“2~4min”或“4~6min”),该时间段内对反应速率起关键作用的影响因素是

    ②若向体系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其原因是

    ③要加快上述实验中产生氢气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填一种)。

  2. (2) 工业上用海水制氢气的新技术的原理为2H2O 2H2↑+O2↑。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分解产生的氢气储存比较困难,有一种储存方法的原理可表示为NaHCO3+H2 HCOONa+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储氢、释氢过程中均有能量变化

    B.储氢时反应物中只有离子键、非极性键的断裂

    C.储氢过程中,NaHCO3被还原

    D.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1molH2O放出2.24LH2

  3. (3) H2可与I2发生反应:I2(g)+H2(g)⇌2HI(g)。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填序号)
    A . 2v(H2)=v(HI) B . 断裂1molH﹣H键的同时形成1molI﹣I键 C . 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 D . 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变

对于可逆反应:    。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研究目的

反应速率随压强变化的关系

NO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平衡体系增加 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示意图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化学学习小组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K1 = 5.4 × 10-2)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1. (1) Ⅰ、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忽略溶液混合体积变化)。限选试剂和仪器:0.20 mol•L-1 H2C2O4溶液、0.010 mol•L-1 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

    物理量

    V(H2C2O4溶液)/mL

    V(蒸馏水)/mL

    V(KMnO4溶液)/mL

    T/℃

    2.0

    0

    4.0

    50

    2.0

    0

    4.0

    25

    2.0

    a

    3.0

    25

    完成该反应的实验原理:+   +  =   CO2↑ +  Mn2+ +   H2O

  2. (2) 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a 为;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应填写
  3. (3) Ⅱ、测定H2C2O4•xH2O中x值。已知:M(H2C2O4) = 90 g•mol-1。①称取1.260 g 纯草酸晶体,将草酸制成 100.00 mL 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 25.00 mL 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 H2SO4; ③用浓度为 0.05 00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某学生的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如下,最合理的是(选填 a、b)。由图可知消耗 KMnO4溶液体积为 mL。

  4. (4) 滴定终点锥形瓶内现象为
  5. (5) 通过上述数据,求得 x =
  6. (6) 下列操作会造成所测x偏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 滴定终点俯视读数 B .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C . 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没有气泡 D . 配制100 mL待测溶液时,有少量溅出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硫代硫酸钠溶液与和硫酸反应的系列实验,实验过程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水浴温度/℃

溶液的体积/mL

溶液的体积/ mL

加入水的体积/ mL

溶液出现浑浊所用的时间/s

A

10

10

10

0

t1

B

10

5

10

V2

t2

C

40

10

10

0

t3

D

10

5

5

0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中S的化合价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
  2. (2) 实验过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填实验序号)。
  3. (3) 实验设计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①实验A和C比较,研究的问题是

    ②实验A和B比较,可探究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影响,

  4. (4) 上述实验采用比较溶液出现浑浊所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请分析为何不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体积大小(排水法收集)的方法进行速率比较:
  5. (5) 为节省实验药品,某同学设计了D组实验,预测溶液出现浑浊所需时间为t4 , 与A组实验比较,理论上t4t1(填“>”、“<”、“=”)。
溶液和溶液可发生反应: , 为探究反应速率与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常温常压下,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体积(V)的溶液、溶液和水,充分搅拌。控制体系温度,再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1.0醋酸。当导管口气泡均匀稳定冒出时,开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秒表测量收集所需要的时间(t)。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液

溶液

醋酸

1

4.0

4.0

8.0

334

2

4.0

4.0

150

3

8.0

4.0

4.0

4.0

83

4

12.0

4.0

4.0

0.0

38

A . 实验3用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 B . 若实验4从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历时bs,则用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 C . ;若 , 则 D . 醋酸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其浓度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             K1=10−3.81

[Ag(NH3)]+⇌ Ag++NH3             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 (1) 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 , 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

  2. (2) 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

  3. (3) 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

    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

    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

  4. (4) 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 , 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
某化学实验小组发现镁和 溶液可以反应生成气体,且比镁和水的反应速率快,通过实验探充速率加快取决于哪些粒子,同时分析气体的成分。
  1. (1) Ⅰ.探究加快速率的粒子

    甲同学推测加快速率的粒子有两种: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为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

    1mol/L 溶液

    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1

    1mol/L 溶液

    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

    实验组2

    1mol/L 溶液

    镁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

    已知:Mg和 反应只能看到镁条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对照组中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实验组1得到的结论是;为控制变量与对照组一致,实验组2应在1mo/L 溶液中

  2. (2) Ⅱ.探究气体的成分。

    乙同学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几滴洗洁精,形成大量泡沫时点燃气泡,听到有爆鸣声;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由此推测气体成分为。经查阅文献得知, 溶液可以通过自耦电离 产生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 电离常数 )

  3. (3) 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够严谨,逸出的气体会带出少量溶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利用 传感器检测放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

    实验组3

    取6mL1mol/L 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塞紧 传感器,采集数据15min,记录液面上方 浓度的变化,重复实验2次。

    实验组4

    取6mL1mol/L 溶液、0.1g打磨好的镁条加入250mL塑料瓶,实验操作同上。

    实验组5

    用上述同样方法采集15min空塑料瓶中 浓度的数据。

    由图像可知,加入Mg条后, 释放受到抑制,原因是;实验时取少量 溶液、少量镁条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