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 . 玉米 B . 丝织品 C . 马铃薯 D . 烟草
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 B . 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C . 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 D . 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西汉自宣、元以后,任职丞相者共18人,其中就有14人以明习经学起家。上述现象(  )
A . 说明丞相素质得到了提升 B . 表明经学己成为统治思想 C . 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D . 有助于广大平民参与政治
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 .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 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
A . 丞相制与刺史制 B . 郡县制与刺史制 C . 皇帝制与封国制 D . 皇帝制与郡县制
汉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   )
A . 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B . 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 . 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 . 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董仲舒推崇《春秋》,认为一切从尊贵者开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以正四方”。朱熹首推《大学》,认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天子从正心到修身的转变 B . 庶民社会注重个人自身修养 C . 儒家从天子之学转为庶人之学 D . 君主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 .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 . 对君主专制暴政有抑制作用 C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哲理性 D .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
A .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 .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应劭对此解释道,“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措施旨在(   )
A . 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 B . 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C .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D . 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
秦汉之际的历史经历了由统一、分裂、重新统一的过程,国家结构形式选择也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郡县制为秦代统治者的急功近利而一度崩溃,而重蹈覆辙如楚霸王项羽,同样为 历史所否定。在迈向单一郡县制过程中,有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形态的结构形式。材料旨在论证(    )
A . 汉初实施郡国并行的合理性 B . 郡县制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 . 秦汉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性 D . 分封制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汉书》中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这一举措(   )
A . 消灭了王国势力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打击了豪强地主 D . 避免了诸侯纷争
图1为汉代画像砖《儒生捧简阅读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禁读儒家以外文献经典 B . 儒家思想社会影响广泛 C . 官学没落导致私学盛行 D . 儒家仁政理念广受追捧
[汉代的边疆管理]

材料一: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强大和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方的统治权,通过修筑边塞,派兵戍守,对当地进行了有效的经营。

——摘编自郑承燕《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材料二:通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河南地、河西走廊及漠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长期以来的威胁。西汉加强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合,朝廷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皆与犁牛”,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饮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

——摘编自钟银梅《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影响。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独尊儒术 D . 张骞通西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在军事上并不只是具备防御功能。当中原王朝转入战略进攻态势时,烽燧亭障随着前锋兵马 的挺进而向前延伸。在西汉势力向西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列置亭障具有关键意义。这些亭障构 成防御线,构成交通线,也构成供应线。这些亭障还为汉向更西的地方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提供保 障。

——据田余庆《论轮台诏》 等整理

材料二: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与农牧交错带位置移动关系图

注:实线代表温度变化,以 0 线代表 1980 年温度水平。虚线代表农牧交错带移动位置,以 0 线代表 1980 年农牧交错带的位置,以北移为正方向,以南移为负方向。

秦汉: 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明朝: 公元 1368— 1644 年。

——李霞《基于 GIS 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及特征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论述汉长城向西延伸的历史意义。
  2. (2) 有学者认为, 由于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明长城较秦长城和汉长城向东南后缩数百公里。根据材料 二,分析“后缩”的自然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西汉武帝时期改变崇文抑武的风气,大力推进军事改革,重振尚武之风,培养适应新战法的新兴武将阶层。通过设立“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将常设军职变成时设时罢的官职,加强皇帝对军队控制。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扩充税收来源,支持军力扩张。在盐铁官营的基础上,武帝用铁制武器替代老旧的青铜兵器,大量建造战车和战船,将马匹收购价提高数倍,民间养马减免赋税,通过战争夺取战马。汉帝国骑兵军团中军马的总数超过匈奴。汉武帝扩大征兵范围,将大量囚犯刑徒编入军队;同时扩大了募兵制规模,募兵制的实行对后世的职业招募军队有重要影响。汉帝国的军事改革积蓄了反击匈奴的力量。在长达15年的战争中,汉军消灭匈奴20多万精壮人口,匈奴被迫离开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和漠南草场,西汉在匈奴旧地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大兴屯田,这对这一地区的荒地开垦与农业开发有重要意义。汉帝国同时加强了对西域控制,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持续畅通,也是建立在汉帝国军事强大基础之上的。终汉一朝,始终没再出现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侵的情况。

——摘编自冯君实《汉魏之际的边地开发与管理》,原载《社会科学战线·辑刊》

回答: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
A . 推恩令  五经博士  刺史制度  九品中正 B . 大一统  中外朝制  黄老无为  均输平准 C . 盐铁官营  独尊儒术  党锢之祸  凿空西域 D . 河西四郡  贤良方正  春秋决狱  算缗告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