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文化 知识点题库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西汉初年的帛书,右图是其中的《黄帝书》(局部)。它可以用来说明(   )

A . 西汉时期还没有发明书写用纸 B . 当时的隶书还带有篆书的特征 C . 丝织品作为书写材料逐渐普及 D . 《黄帝书》成为太学的教材之一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 . 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 . 马克思的论述 C .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 蔡侯纸的说法
如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拓片,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

A .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 .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 .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 .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丝帛者谓之为纸,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候纸”。这说明
A . 竹简和丝帛因其十分珍贵,无法广泛使用(    ) B . “蔡候纸”因材料易得且便宜而被推广 C . 汉代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D . 造纸术是预兆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发明
四大发明是外国对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高度肯定,按照余秋雨的理论中国古代发明应该包括“历法和中医”。那么,关于四大发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造纸术出现在105年 B . 火药的发明不是炼丹家的贡献,就是中药文明的总结 C . 其中,出现最早,经历时间最长的成熟发明是指南针 D . 东学西渐,掀起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发现”运动
西晋文人傅威曾经如此评价某项发明:“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该发明指的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火药 D . 指南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语·周语》记载,周襄王时已产生了“父子不得相互告诉”的思想。汉宣帝曾颁布:“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大父母匿子,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学界认为这是关于亲亲相隐制度最早、最明确的规定。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鞑语消息,亦不坐。”同时唐律还规定:“若犯谋逆以上者,不用此律……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虽告亦无罪,缘坐同首法”,认为因为“不臣”可以不用容隐制度。到近代,在清末至民国初期的历次法律变革中,亲属容隐制度仍得以继承。

——摘编自王新霞、柳萍等《论中国古代司法文化特征——以“亲亲相隐原则”为例》

材料二:201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8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该规定赋予了亲属证人不被强制出庭作证的特权,体现了亲属拒证权的理念。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为了避免自己及其亲属受到追诉,不愿意作证,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法律不应当强制打压。从更深层次来看,亲属拒证权制度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血脉亲情,在宏观上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益。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对被告亲属所作证言持有怀疑态度,其被认可和采纳的机会很小。

——摘编自李旭霞《论我国刑事诉讼亲属拒证权制度之构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发展的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现代“亲属拒证权”与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的异同,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构建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社会价值。
成书于汉代的《九章算术》“把实践中遇到的256个有代表性的数学题目分为九大类(包括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等),分别给出了它们的解法。……中国数学就是这样,它有高明的解题方法,仅是用到解题中去而已”。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 )
A . 价值不大 B . 侧重理论 C . 注重实用 D . 比较落后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
A . 楷书 B . 隶书 C . 小篆 D . 草书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明的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这体现了当时(    )
A . 道家逐渐被推崇为正统 B . 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 C . 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 D .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下列是某电视剧描绘汉代手工业状况的几组镜头,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丝织品大量远销罗马 B . 汉武帝下令盐铁官营 C . 人们用煤炭冶炼铁器 D . 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
邸报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科技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周时期的甲骨、竹简、木牍,或许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

据传周代已经有了去各地采风问俗的史官,他们要“陈诗以观风”。王安石认为,孔子编订的《春秋》相当于剪裁拼凑的鲁国官报。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用绢帛抄写的专门收集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官吏任免及军政新闻的邸报,东汉则采用了纸,报纸正式出现。隋唐时期,中央为了加强与各藩镇的联系,开始设置专职机构从事邸报的编辑发行事宜,邸报名称出现。

唐朝邸报的发行对象已经不限于藩镇和地方高级长官,而且扩大到中央各部和分封各地的王公贵族。宋代邸报的发行期开始固定化,发行对象也已扩散到民间。明朝设通政司,专门管理邱报的发行事宜。清代改名为《京报》,特许荣禄堂南纸铺承印,并向社会广泛发行;到成丰、同治年间,刊行(京报)特权开放,北京前门外的私营报房发展成十几家。(京报)基于其官方背景而成为当时第一大报纸,但随着民国的建立,(京报)停止发行。

——摘编自杨文光(中国报纸发展史话)

  1. (1) 编写-幕发生在20世纪初北京某私营报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20世纪初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 (2) 结合中国邸报的发展情况,说明邸报的历史是一部“科技史”。
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 . 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 B .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对两汉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 《史记》记载上起皇帝下至汉高祖三千年历史 B .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采集北方民歌修改而成 C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应用数学的经典著作 D .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的专著
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 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 B .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 C .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 D . 清中期京剧的形成和繁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 (2) 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核心思想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 (4) 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汉武帝时“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令郡国举孝廉”。东汉建立后,“复增敦朴、有道、贤能、直言、高节、质直、清白、敦厚之类”,可以做官。这反映出汉代(   )
A . 地方大族操纵选官权力 B . 选官突出品德与能力 C . 官吏选拔日益公平公正 D . 选官体现儒家价值观
图1、图2 邮票中的主人公对当时历史发展均做出重要贡献。 二者值得后人纪念的相同之处在于(    )

A . 扩大了中外之间贸易往来 B . 推动了不同民族交往交融 C . 促进了汉藏间的传统友好 D . 强化了对边疆的有效控制
《后汉书》记述,刘秀“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后“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汉明帝“学道九载”“通明经义,观览古今”。这类记述可以说明(   )
A .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B . 统治者利用政权干预思想演变 C . 西汉历代帝王对儒学的重视 D . 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的政治需求
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    )

A . 战国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