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题库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 自耕农式经营 B . 千耦其耘式经营 C . 庄园式经营 D . 租佃式经营
元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  )

A . 历史悠久 B . 分工细致 C . 领先世界 D . 影响广泛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 坊市制继续实行
某同学暑期到一博物馆参观,看到的下列文物,其中一定为赝品的是(    )

①夏朝的瓷器 ②商朝的青铜农具 ③唐朝的秘色瓷 ④北朝的青花瓷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南宋官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    )

A . 受到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 B . 管理较为松散 C . 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 D . 控制商业经营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

A .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 . 民众丝纺织积极性较高 C .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 .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 经济严重衰退 B . 坊市制度崩溃 C . 土地政策调整 D . 政府管理失控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 . 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 . 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C .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D . 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路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A . 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C . 东南沿海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D . 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百分之八十。

材料三: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淸•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 (1) 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淸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淸经济发展的危害。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土地兼并 B . 重农抑商 C . 闭关政策 D . 贫富分化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    )
A .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 B .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 C .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D .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
宋朝时,居民如果售卖“田宅产业”,需先咨询族人,然后是四邻,他们不买方可另行出售,并须及时向官府办理手续;居民有义务留意宗族和邻家的人口等情况变化,并向官府报告。这些规定旨在(    )
A . 维护宗法制度 B . 强化社会管理 C . 抑制土地兼并 D . 传播儒家伦理
《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 . 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 . 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 . 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奴婢、部曲、工乐户等贱民阶层。宋朝时,这种贱民的数量显著减少。这(    )
A . 主要得益于选官制度的完善 B . 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C . 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 D . 导致了小农经济的加速破产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
A .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C .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 .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风靡一时,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青瓷、白瓷、青花瓷 B . 白瓷、青瓷、青花瓷  C . 青瓷、青花瓷、白瓷 D . 青花瓷、青瓷、白瓷
谈到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宋元之际史学家曾总结道: “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中,始令转运司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司亦不复预矣。”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唐宋以来海外贸易发展  

②当时海外贸易的货币已经使用“交子”

③市舶司已经具备海关职能  

④海外贸易税是宋朝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北宋时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换加速,农民不再世代依附于某一地主,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同时,客户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就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探此可知(   )
A . 佃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B .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衰落 C . 商品经济推动土地流转 D . 北宋时土地兼并异常激烈
据元代黄文仲《大都赋》记载:“乃辟东渠(通惠河)……自汴以北者挽河而输,自淮以南者帆海而进,国不知匮,民不知困,遂使天下之旅,重可轻而远可近。”该材料可以佐证当时(    )
A . 海外贸易发达 B . 交通工具进步 C . 国内市场统一 D . 漕运经济繁荣